APP下载

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背景下总部经济的发展方向研究

2018-09-10黄一洺

中国商论 2018年31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

黄一洺

摘 要:总部经济伴随着中央商务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其能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众多的外溢效应。本文基于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背景对未来海南总部经济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并从三个角度去分析未来海南发展总部经济应该着重发展的领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港 总部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141-02

随着中共中央决定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利好消息的公布。在第一时间内,海南省委和省政府经过了深入实地考察和详细的区域规划,决定在海口设立江东新区,在这里建设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国内外知名科研和服务机构云集的总部经济区。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的政策条件和充分发挥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优势,吸引各个企业在该区域设立总部集群入驻,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同区域内的资源达成最优的配置,并以此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起重大推动作用的经济模式。

1 总部经济成因及作用

1.1 信息资源与金融成就总部中心

聚集于信息资源丰富和金融高度发达的区域。Bartlett(1999)指出:依托金融而形成的中央商务区将会带来更多高质量便捷的信息,发达的信息技术减少了由于总部中心与生产核心分离而产生的时空成本。在获取信息成本大幅下降的基础下,总部与生产相分离的经济模式得以大范围扩张,最终促使总部经济形成。

1.2 总部经济辐射周边,带动地区发展

总部企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外溢效应。陈柳钦(2009)分析了总部聚集对中心城市及周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发展路径。他认为总部经济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此外,总部经济能够不断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2 海南发展总部经济优劣势分析

2.1 海南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2.1.1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海南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地处南海的国际要冲,背靠祖国大陆,面向东南亚,位于北部湾经济圈、南海经济圈、东盟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等各经济圈叠加交错的关键区位点,可便捷高效地服务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自由使用海内外的资源。同时,海南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总部经济发展蕴藏无限机遇。

2.1.2 海南综合生态环境优良

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26℃,年均降水量1000~2400毫米,气候温和,降水丰沛。这里四季无冬,阳光充沛,素有“天然氧吧”“长寿岛”的美誉,海南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着国内一流水平。这些宜居的环境非常有利于总部企业吸引人才前来落户,适宜发展总部经济。

2.1.3 海南旅游产业链优势

海南省是中国南部的第一大岛。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域旅游岛,旅游不仅是海南的支柱产业,也是对外开放窗口和形象,三亚作为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长期居于中国旅游搜索的前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综合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等,为海南省总部经济增加动能。

2.1.4 企业入驻的低成本优势

壮大后企业会仔细对研发成本、房价水平以及人力成本等多种成本进行深入考量。随着深圳、上海等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生活设施变贵了,工业用地减少了,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企业盈利越发困难。而海南具有土地资源丰富,用地成本低廉,劳动力充足,后发优势明显的优点。低成本的优势有利于企业发挥出价格上的优势,也有利于企业总部的聚集。

2.2 海南发展总部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2.1 海南当前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仍然较差

高水平的营商和市场环境不仅需要良好的商业文化积淀,还需要产业结构不断更新升级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多次有效互动才能得以实现。

以房地产经济为主导的经济运营模式长期控制着海南的经济命脉,致使海南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业,也难以实现专业服务、科研服务、区域总部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急需提高。目前,海南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仍然很差,仍然需要多代人的努力不停完善。

2.2.2 目前海南自身禀赋不足以支持总部经济的建设

海南的要素禀赋主要优势集中于气候、环境和一些自然资源,而最主要劣势则是高素质人才和科学技术。其中,人才短缺对于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影响尤为严重。海南自身培养科技人才和高水平服务人才的能力在各个省份中排名倒数,加之又缺乏有含金量的吸引人才政策,因此在吸引人才能力上一直处于劣势。此次党中央要求海南坚持发挥人才的关键性作用,并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也赋予了很多原则上的优惠政策。但面对全国各地争抢“人才”的潮流之中,海南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真正落实这些优惠措施,如何提升人才的吸引力。

2.2.3 能否争取到含金量高的建设总部中心的优惠政策尚有不确定性

雖然党中央赋予了海南大量的定位,也赋予了诸多优惠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多为原则性的描述,并没有具体落到实处。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吸引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而想要吸引这些企业落户又需要不停地斟酌要出台什么样的具体政策,诸如应当给予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什么样的优惠幅度。想要发展好总部经济离不开好的政策支持,而能否争取到含金量高的政策仍然需要去努力。

3 三大动力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

3.1 金融业助力总部经济盘活资金

纵观国外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以及学术研究,发展总部经济的地方离不开经济高度发达,金融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因此,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背景下,发展总部经济要先发展金融业,这样才能有效地为总部企业商业活动拓宽资金渠道,形成良性的资金运作持续循环体系。

3.1.1 海南金融业发展现状

目前海南金融业发展迅速且地位逐渐加强。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318.21亿元,增长11.2%,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在离岸金融方面海南保持持续增长,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2016年,海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额231.9亿元。境外新增5个国家与海南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与企业分别新增1家和148家。服务高端旅游产业能力稳步提升,旅游相关产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同比增长11.5%。

但海南的金融行业仍然有着很多不足的地方。直到2015年,海南才拥有了第一家省级地方法人商业银行——海南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至今尚属空白。在金融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只有南洋商业银行一家。目前海南的金融行业还需要解决税收优惠低,中介服务机构少,业务品种单一,风险应对能力差,客户资源不丰富等发展瓶颈。

3.1.2 海南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海南未来的金融行业发展应当从三个重点方向入手。

(1)消费型金融。总部企业聚集的地方同样也是商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在海南自由贸易区 (港)的建設背景下,未来海南会成为免税商品自由买卖的消费旅游中心。因此,未来的金融行业发展要积极探索、面向境外游客开展业务,还要能为高档消费品贸易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同时还应建设一些特色商品的交易平台,满足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

(2)发展型金融。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要能给在海南落户入驻的总部企业予以优先的资金支持。总部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商业活动遇到资金不足的瓶颈,金融行业要能迅速予以有利的支持。同时,发展商业补充保险、设立碳排放权、股权、产权等各式的交易场所,满足各类企业和居民的交易需求。

(3)离岸型金融。积极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金融业务的核心在于“非居民”,即资金来源于非居民,服务的对象也是非居民。

一是积极推动海南省建立仅允许同境外金融机构发生金融交易,而禁止与我国境内任何金融机构发生金融交易的离岸金融机构。

二是积极鼓励政策创新,创建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鼓励发展境外居民存贷款、境外居民证券交易、境外居民外汇买卖等离岸金融服务。

三是建立面向非居民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重点提供证券投资、贸易结算、保险等服务。

3.2 旅游产业吸引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

海南作为首个全域旅游实行的小岛,旅游业发展势态良好,已经逐渐形成发达完善的旅游产业链。继续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使其与未来总部经济的建设相辅相成。

3.2.1 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海南省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享受着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多项政策,2017年全省接待旅客总人数多达674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实现812亿元,同比增长20.8%。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超额完成任务,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海南正依托“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战略,全力促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已经打造了结合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民风民俗等元素,集娱乐、疗养、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未来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打造自由贸易港更需要紧抓旅游业的优势,探索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多产业融合的业态,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高端旅游消费水平,吸引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推动旅游经济带动全岛的发展。

3.2.2 旅游业同总部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借鉴学习上海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广州海珠区花城大道等地区经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不仅仅会是一个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还有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上海东方明珠以及广州塔等地标式建筑均坐落在中央商务区,这里高楼林立,夜间色彩斑斓,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游客蜂拥而至。

海南发展总部经济要注重和海南的优势产业旅游业相结合,有计划地规划总部企业楼宇的建设,同时建设一些地标性的建筑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中央商务区旅游产业链,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的同时,满足消费娱乐饮食的基本需求。

3.3 智慧产业引领总部经济新时代

智慧城市的出现是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这是城市现代化发展同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相结合使城市走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必然趋势。

信息数字技术的推广给世界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带来了重大变革。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行,信息服务业渗透至各行各业,甚至都在模糊化一二三产业的概念,同时数字经济能有效杜绝对环境有破坏、资源有浪费的传统产业的生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

海南总部经济的建设需要更快地将城市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迅速完善,将大数据深入海洋产业、消费行业和热带高效农业等行业中打造“智慧海洋”“智慧商圈”和“智慧农业”等智慧化、数字化平台。

加速构建畅通便捷的区域交通和信息服务一体化网络体系。用道路和信息服务畅通带动资源流通,进而实现民心相通和区域总部协调特色化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逐步实现实验先行区里总部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和生产链资源利用的共建共享,建立滨海腹地一体化总部信息联动体系。

参考文献

[1] Bartlett C A,Ghoshal S. Managing across borders: The transnational solution[M].Boston,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

[2] 陈柳钦.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总部经济发展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
我国自由贸易港构建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实施建议
以阳逻港为核心申报武汉国际自由贸易港 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方向探究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析
关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的思考
张家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探析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非洲26国将建最大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