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2018-09-10王彦

剧作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程式化中国戏曲程式

王彦

中国戏曲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技艺博大精深,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程式化技艺,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无论什么地方戏曲剧种都遵循着程式化表演样式,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戏曲艺术。这种约定俗成为后人提供了艺术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限定了规程和范式,使得戏曲艺术出现了僵化的局面。陈旧、呆板、无新意,自然也失去了年轻观众的青睐。那么,如何解决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是摆在我们艺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艺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契机,戏曲艺术的发展也是一样。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天都冲击着我们的文化生活,观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对文化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很多人可以自己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家庭成员、同学、同事聚会都能自创节目,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而我们古老的戏曲艺术依然固守着传统程式化的表演样式,与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几乎格格不入,怎么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老年观众群体在日趋减少,如果我们争取不来年轻观众,若干年后,老祖宗留下来的戏曲艺术将面临可怕的结局。梅兰芳先生能够成为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艺术大师,是因为他在继承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在《击鼓骂曹》中,别人的表演都是演员做状,鼓师在打鼓,他则在场上亲自击鼓。在《霸王别姬》中,别人都是单剑表演,他则要舞鸳鸯剑。常香玉、袁雪芬、新凤霞等戏曲艺术家,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和创新。那么我们新一代文艺工作者是否应该考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发展和创新呢?如果我们不给古老的中国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让祖先创造了几百年的戏曲艺术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我们无疑成了历史的罪人。

程式化的戏曲表演艺术,集中体现在四功五法上。作为戏曲演员,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四功五法,掌握其精华,同时思考传统程式化表演与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差异。比如,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传统戏曲也不应该一味地拖沓,而戏曲恰恰有表现节奏慢的特点,为什么不做适当的改变?起霸、走边、马趟子等程式化动作,是不是在表现节奏上应该加以调整和完善,舞台行为可否注入一些现代元素。当然,我本人也是在思考和探索阶段,并没有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任何事情都要有第一个尝试者,我知道本人学识颇浅,但是戏曲观众群体的不断萎缩,实在令人担忧。在历年的送戏下乡演出实践中,有一种现象在不断困扰着我。演出纯正的传统戏,观众反响并不强烈。而演出融入现代元素的“无厘头”式的小戏曲则深受观众欢迎。我认为戏曲艺术的题材和内容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程式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程式来自于戏曲前輩的创造,在新的时代为了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就要创造性地运用、改造和丰富旧有的程式,从而促进戏曲程式的发展。在不违背传统程式化表演的同时,适当加入新鲜时尚的元素,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戏曲艺术要做到艺术生命力旺盛,就必须争取让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而如今的年轻观众要么在影院,要么在歌厅,他们会欣然地走进剧场观看传统戏曲吗?前些年,京剧提出要在大学校园里培养观众。中国戏曲从唐代形成至今几百年,居然要培养观众,这自然是中国戏曲的悲哀。有人讲,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古老的民族艺术发展到物质丰富的今天,要为观众群体而困惑,说明我们自身的发展有缺憾。

传统戏曲是无数表演艺术家长期实践的结晶,所谓戏比天大,就是我们戏曲传承者要无愧于神圣的戏曲艺术,无愧于热爱戏曲的观众,无愧于我们挥洒汗水的舞台。锣鼓一响,神采飞扬。演不尽的人生百味,唱不完的九腔十八调。衷心希望传统的戏曲艺术永葆青春,深入人心,新时代的戏曲人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李 蕊

猜你喜欢

程式化中国戏曲程式
增程式电动汽车能耗仿真分析
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中国市场增程式电动汽车研究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广汽传祺增程式电动车型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