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京剧发展路径思考

2018-09-10王檬

剧作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京剧院剧目京剧

王檬

京剧是程式化、虚拟化、写意化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从诞生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精髓。当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戏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逐渐提高,追求多方面、高质量的艺术享受,能沉下心来听戏品戏的人越来越少。加之京剧演艺市场的不成熟,部分京剧工作者的心态浮躁,导致京剧的发展面临困境,亟待传承和振兴。现代京剧发展一方面应予以政策上的扶植和保护,不能将传统戏曲完全推向市场,另一方面还要在自身下功夫。不具备创新和改革精神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可以有以下几个路径实践。

一、大力发展剧目,打造品牌精品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就提出“三并举” 的重要举措繁荣传统戏曲(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与现代戏三者并举)。如今三种剧目都有所发展,但也面临问题。传统戏即1949年以前编演流传的戏曲剧目,原有京剧剧目三千多个,如今经常上演的不足五百出。那些不常演出的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大量的剧目亟待挖掘、整理和抢救,传统剧目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是目前新创剧目的主要方向,其中不乏精品,比如国家京剧院的《西安事变》、天津京剧院的《康熙大帝》、黑龙江省京剧院的《月照塞北》、山东省京剧院的《瑞蚨祥》、济南市京剧院的《项羽》等。但是大部分作品存在忽略艺术本体、远离现实、一味追求排场和包装、形式主义等方面的问题。艺术创作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或借古喻今,或直指人心,反映历史或当今社会生活。创作应具有精品意识,让经典剧目和品牌剧目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二、加强人才培养,着力传承教育

京剧是角的艺术,京剧在兴盛时期有杨小楼、谭鑫培以及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等一大批名家名角,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也形成了自己的流派,都有挑大梁的“角儿”。京剧发展至今,剧目众多,行当齐全,要想进一步振兴发展离不开艺术人才的培养,避免后继无人。首先是京剧的基础教育,学习北京、上海等地在中学开设京剧班的经验。一方面发现和培养京剧的好苗子,另一方面也提高青少年的戏曲审美能力,为京剧发展培育潜在市场。其次是在专业人才里重点选拔。由名家传授培养,让京剧的精粹能够不打折地代代相传。

三、搭建普及平台,构建传播模式

戏曲观众也是要培育的,因此这些年来为了振兴传统戏曲,扶植戏曲事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证京剧的大众性,激发人们对京剧的热爱。几乎所有的京剧院团都积极投入到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等普及性活动中。电台电视台也开设了一些戏曲栏目,建立了宣传戏曲文化的相关网站和微信平台等。也可以将流行的艺术样式与京剧相结合,比如流行歌曲、综艺节目甚至直播平台中加入京剧的唱词、音乐、服饰等,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京剧的热爱。京剧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也是发展途径之一。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综合性使得世界人民都叹为观止,折服在美轮美奂的中华艺术中。京剧“走出去”不仅是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让京剧在世界舞台上交流学习,提升市场竞争力。

京剧的发展虽然面临着种种困境,但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构建京剧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需要从上到下的齐心努力。国家提供政策保证,领导高度重视引领,专业人才的潜心创造和无私奉献,还有理论体系的悉心构建缺一不可。文化產业化发展的今天,京剧是文化艺术产品,既可被创造又可被消费。京剧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以振兴京剧为己任,因为这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 李 蕊

猜你喜欢

京剧院剧目京剧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京剧人设》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京剧的起源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