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8-09-10卓苑红连国颖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护理体会

卓苑红 连国颖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总结护理方法与体会。结果:本研究中80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血管再通,TIMI<3级患者有74例,占比92.50%,达到Ⅱ级灌注患者有6例,占比7.50%。80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平均(26.4±5.1) min。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重要性较高,做好术前、术中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伴随着当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护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1]。急诊介入治疗是临床中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治疗方式本身对于患者的机体损伤比较小,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治疗效果也更加突出[2]。但是,介入术手术之后经常会发生系列性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在临床中的不适性感受[3]。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急诊介入治疗治疗患者为例,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介入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7至81岁,平均年龄(54.2±13.5)岁。

入选标准:缺血性胸痛超过3 0min,采用硝酸甘油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出现比较典型的缺血性胸闷、胸痛持续时间>30min;心电图检查可知胸导联ST段抬高在0.2mv以上或其他导联在O.lmv以上;出现急性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发病时间未达到12小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急诊介入治疗。明确诊断之后及时开始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完成后直接送入导管室。对于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先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然后实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IRA的病变性质并决定直接支架术或PTCA联合支架术或冠状动脉内溶栓术。

1.2.2 护理方法 1、注重术前准备。手术的基本前提是“时间”,在患者入院并确诊之后应当及时开展术前准备工作,主要是以服用抗凝剂(以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为主)、吸氧、在左上肢应用留置针、双侧腹股沟备皮。采用留置针保障紧急情况下用药及时性,为抢救赢取宝贵时间。因为介入治疗需要采用右股动脉和右桡动脉穿刺,为了方便术者在右边操作及保护右上肢血管所以采用上肢穿刺;2、心理护理。恐惧心理患者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疼、胸闷,发作时疼如刀割,有一种濒死感,因此颇感紧张恐瞑,入院后住入监护病房,由于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和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连续响声可导致恐惧。对此,医护人员需要强化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尤其是让患者了解当前介入术治疗技术的成熟性,为患者讲解身体感受的原因,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并以之前治疗成功的案例强化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在介入术治疗之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反应,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2、术中严密检测。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如果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突发室颤等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表现时,需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手术中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备用除颤仪,电极板涂抹导电糊并充电300J备用。第二方面是配备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以及地塞米松,抽吸在针管当中放置在抢救车中备用。第三个方面将临床起搏器放在床旁备用。术中对心电监护、动脉血压变化进行密切监测,特别是在右冠状动脉介入操作中需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发现异常时及时提醒术者并及时处理;3、发热。体温控制在38℃左右,3至Sd时体温基本能够恢复,如果仍然存在异常可以考虑采取抗炎治疗;4、胃肠道反应。由于抽吸血栓时患者胸痛剧烈,遵医嘱予吗啡静脉注射,少数患者出现呕吐症状,予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对于胃肠道反应患者呕吐时需要督促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导致窒息症状的发生。指导患者选择易消化、清淡食物,少食多餐,规避辛辣刺激性食物;5、肾功能损害。常用的造影剂均为高渗性,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竭。急诊介入术后嘱咐患者多喝水,在应用大剂量造影剂时,为避免或减轻其肾毒性,术前予生理盐水250ml以50ml/h静脉滴注,于造影前1小时开始应用,可增加肾组织的灌注,降低血黏度,增加肾血流量,加强利尿,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造影结束后鼓励患者多饮水,急诊介入术后协助患者大量饮水,饮水量控制4-6小时内分次饮温开水1500-2000ml,定期实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6、腹胀与腹痛。因为栓塞会导致组织缺氧水肿,从而形成腹胀与腹痛的症状。在急诊介入术后需要及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尽可能多的交流转移注意力。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以环形方式按摩腹部,一定程度缓解疼痛感,对于无法耐受患者可以采取哌替啶、曲马多等药物进行干预,控制不适感。

1.3 观察项目 总结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本研究中80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血管再通,TIMI<3级患者有74例,占比92.50%,达到II级灌注患者有6例,占比7.50%。80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平均(26.4±5.1)min。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

3 讨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后认为,在急诊介入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可能}生较高,但是大多数的并发症都是能够有效的防范的,借助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干预水亚[4]-[6].

本研究结果也一定程度论证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时应当为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帮助,例如在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在术前提供临时起搏器,术中护理人员应当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强化自身反应速度,并熟练掌握手术步骤以及术者的操作习惯与意图,对于以外发生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独立性应对能力,从而提高术中配合效益,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重要性较高,做好术前、术中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徑,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徐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介入治疗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1):37-40.

[2]许晶晶,唐晓芳,宋莹,等.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2):116-120。

[3]金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25(sl):233-234.

[4]杨冬,张金忠,刘敏.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4(23):209-210.

[5]刘丽霞,宗文仓,王娜.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4):15-18.

[6]宋冬林,李春华,杨涛.术前负荷剂量t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冠脉无复流的干预作用[J].武警医学,2017,28(5):437-439.

猜你喜欢

护理体会
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中医外治对老年患者输液渗漏的护理体会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及护理体会
求助者中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焦虑的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