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如何实现长期坚持

2018-09-10陶文斌

中国商论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策略

陶文斌

摘 要:现阶段,中国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转型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需走“稳中求进”之路才能促使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本文围绕“稳中求进”的内涵及意义展开,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现况,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稳中求进”的方法,希望以此确保我国经济“稳中求进”,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關键词:中国 经济发展 “稳中求进” 长期坚持 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b)-007-02

2018年是中共十九大召开后的重要一年,同时还是实行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与促使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的一年,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且健康发展,促使社会和谐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必须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现况,将中央确定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走“稳中求进”之路。“稳中求进”需长期坚持,才能促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1 “稳中求进”的内涵及意义

事实上,“稳中求进”是一种工作要求与方针,在很早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已经提出来了。将“稳中求进”当作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从2011年开始的,促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掌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从2011年到现在,“稳中求进”始终是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2016年结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其从工作基调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与加强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所以必须要长时间坚持。

稳定是发展的奠基石,行稳是追求远大理想的前提条件。根据当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经验可以发现,处在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阶段以及社会转型阶段中,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解决经济社会环境稳定运行及其和经济发展速度彼此间的关系。现如今,我国经济体量与制造行业产能、外贸进出口规模均排在世界的前列。基于此,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改革与经济发展方法改变,必须要在稳这一基础之上,积极往前推进。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而平稳,出现了一些较好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发展获得的历史成就与历史变革,给别的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经济增加的速度趋向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维持在科学有效的区间,效益与质量均在持续提升,经济实力增加,经济年增长7%,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结构转型趋势非常平稳,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作用逐步加强,服务业占比逐步增加,经济结构产生了大变革,促使了供给侧结构改革。

2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况

首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压力态势下,很多地区的农产品陷进了价格低且难以卖出的窘境。就2015年中国某省市经销商来说,白菜卖不出去很令人发愁。从经销商那里了解到,大白菜才几毛钱一斤,不但价格无法和去年同期便宜很多成,同时一点也不好卖。可是从整体经济发展看来,粮食缺口非常大,相关专家预测,指导2020年,中国的粮食需求大概是14000亿斤,还存在着2000亿斤的缺口。

其次,从存款结构可以了解到,政府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沉淀必须要盘活。M2为多种存款的总资产,可划分成非金融公司、政府和非银行机构、住户这几个部分。住户与非金融公司所从事的是实体经济生产,同时参加初次分配,仅这几个部分融资有一定的保障,该存款才会提升,而社会资金效率也才会增长。可是,通过数据调查发现,住户存款占比基本上保持在40%~45%左右,而非金属公司存款逐步下滑,从40%下滑到了30%左右。而政府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在不断增加,在这之中,政府存款占比是绝大部分。持续增加的财政存款,多数存在财政账上花不了,未能演变成实体经济的直接支撑。

再次,在实体经济之中,存在着许多资金沉淀于效率低或者没有效率的领域之中,未能构成有效的流动性。以往的行业还处于去产能与房地产去库存的时期。以往银行的海量存款聚集在了建材领域与煤炭领域等传统领域中,这部分领域不但是不良贷款的贡献方,并且由于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容纳就业较多,还是吃饭资金需求紧迫的一个领域,银行不愿意贷款也不能退出,只能选择续贷。虽未曾出示精准的数据,可是银行领域不良竞争力的持续攀升和拨备持续下滑表明,海量贷款资源依旧聚集于以上效率低下且没有效率的传统领域中。

最后,科学研究活动和经济发展相脱节的情况非常明显,严重妨碍了创新驱动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作为创新的科学研究费用,严重浪费了科研费用,且效率低。

3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稳中求进”的策略

3.1 托底社会政策

托底社会政策,必须要坚守民生保障底线,关注处理突出的民生问题,始终积极且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呼声,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在有效的时间中解除社会冲突或矛盾,积极缓解社会压力。将社会稳定发展的底线守牢,给宏观经济的稳与激活微观经济以及促使各个关键领域改革提供必要条件。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根据看牢底线、健全制度、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与凸显重点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社会托底工作,增加人民群众的好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3.2 激活微观政策

众所周知,微观经济是经济形势下及时反映事物变化的指标、发展中的助推器。激活微观,才能够使宏观政策更加稳,这样发展后劲才可以更加充足。如何激活微观政策?必须要瞄准与激发企业活力与消费的潜在能力,最基本的就是给市场放权,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应当通过简政放权与服务优化、放管相融合的思路,把需要放的放下去,需要管的事情管理妥当,把应该服务的服务好,以此做到放水养鱼,同时将微观经济激活。使引导微观经济的各个政策在活字上大作文章,多多进行宏观引导,尽量不要进行微观干预,将市场主体手脚放开。始终坚持与健全基础经济制度,增加产权保护,在制度与政策制定等方面将企业活力以及消费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经过创造商品自由流动公平公正交换的市场氛围,释放生产消费与内部增长的潜在能力。

3.3 确保宏观政策稳

根据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要想持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当保证积极的财政政策趋向不产生變化,调整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借此保证对关键领域以及项目的支持力度,将一般性支出进行压缩,努力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预算安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适应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减少企业税务费用、确保民生兜底的需要。对于货币政策应适中保持中性,管好货币供给闸门,维持货币信贷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拓展,维持人民币汇率在科学均衡水平上的稳定性,促使各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从而给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牢牢守住不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预期引导,将政府公信力大幅度提升,以此加强民营企业创始人员的信心。

3.4 改革与产业政策要实、要准

应当变中求新,将改革的主动仗打好,进行有效创新,争夺发展的制高点。应当变中求进,主动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构成新的增长内驱力。变中突破,关键点就是将政府与市场两者间的关系处理妥当,持续探究与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有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加快脚步,将健全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当作关键点,促使基础性重要领域改革获得进一步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将垄断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让价格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将市场准入放宽,进一步构成全面开放的格局。再者,中国经济开始由快速增长演变成优质增长。在新的起点上,应当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正确使用产业政策,促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的改善。产业政策的执行并非是依靠增加投资与增加要素投入,而是经过驱 动创新集中激活存量,加大力度弥补短板。要想充分发挥出结构性政策的作用,需要增强实体经济竞争能力与吸引力,将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出消费的作用,促使有效投资增长。

4 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要想长期坚持“稳中求进”,除了需要做好以上工作以外,还需要按照我国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着重抓好决胜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防范解决脱贫与污染防治等问题。与此同时,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与激活市场主体、实行振兴乡村的政策、提升与改进人民生活水平,促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立群.坚持稳中求进 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2017-2018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1).

[2] 周子勋.稳中求进基调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经济报告,2018(1).

[3] 刘向东.我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J].中国国情国力,2018(2).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发展策略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