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8-09-10罗天祥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村

罗天祥

摘 要: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需要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支撑。如果没有一个包括群众文化在内的稳定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有效的带动社会整体进步。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本人通过结合工作实际对凤合镇近300户村民进行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人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当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决心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乐观面对,努力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好。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基层领导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存在误区

对于基层文化工作,以乡镇干部为主的部分干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认为文化建设只不过是唱唱歌、跳跳舞、逗乐搞笑,

觉得它并没有实际意义,没有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到一起。而且农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随着其物质生活显著提高也在逐渐提高,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文化娱乐活动能够使生活更加充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匹配,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二)业务主管部门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

文艺下乡活动是由文化馆和文体广电局组织的,虽然因其具备的特点被农民欢迎,但举办的频率并不频繁,农民群体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不能因这些贫乏的文化活动而得到满足。尽管凤合镇的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一些偏远、贫穷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仍旧缺乏。相对发达的农村,其群众文化设施与文化团队较为健全,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相对就丰富多彩。但是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存在季节规律性,某些应该长期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农忙时节根本无法进行。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并不统一,有些活动,如书画毛笔字展、演讲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参与。

(三)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用于文化事业的资金逐步提高,但文化事业经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农村文化站,因为人员和经费等原因,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形式的發展与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场所不匹配,文化阵地陈旧落后;乡镇基本是由干部兼职管理农家书屋,导致其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不能方便农民借阅书籍;专业人才素质不高,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等。

(四)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认同意识相对薄弱,参与度不高

认同意识是凝聚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然而,由于历史以及传统因素较为薄弱,从而使农村群众文化对文化事业的参与热情不高,间接使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缺乏牢固的文化心理基础。由于大部分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执行及行政权力的推动所造就的,这样就使得农村群众参与仍以动员性参与为主,农村群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还远远不够。政府主导下的群众文化建设很容易演变成为一种行政行为引导下的政治性文化,文化的政治性被大大突出,而文化性、群众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群众的心目中,政府推动的文化活动变成了政府、干部主导的邀功手段,村民主动参与的欲望大大降低,部分村民甚至产生厌恶、抵制的情绪等等。

二、针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本人的解决对策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在重视脱贫攻坚过程中,将建设农村群众文化融入其中,在进行脱贫攻坚的考核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鼓励创新,建立完善机制体制,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以激励农村文化发展。同时,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给予民间艺人、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团队等搭建更好平台,鼓励创作量大质优的农村文化作品。基层领导应做好带头羊的作用,优先作出表率,为广大人民考虑,要组织好、管理好、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体,将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及时有效的进行传播。

(二)转变方式,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提供足够资金来发展农村文化

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培训农村文化人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思考探索,实现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多元化,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路径更多更广。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民间艺术团体,对业绩突出专业人员实施奖励及一定的补贴,并邀请一定资质的导师加以引导,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加大对农村娱乐文化场所的建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演艺团队在农村进行演出,让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街头文化等都能及时有效的呈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晶。在生活生产上,可以减轻人们日常劳作带来的疲劳和压力;在精神上,可以使人们精神舒畅及心神愉悦。从原有的经济扶持为主逐步转变为文化自主建设为主,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引导人民群众,让其成为群众文活动主角

比起文艺下乡,如果我们农村人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晚会,讲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由我们自己唱、自己演,就算没有漂亮的舞台、精美的道具、精湛的演技,我们农村人一样爱看!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是我们自己的艺术。农民固然需要“文化下乡”,固然需要水平高的艺术家的表演,但我认为与这些饥一顿饱一顿的‘给予型服务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自娱自乐,是来自身边、能感染他们的文艺作品。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农民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唤起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认为,和一两场盛大的晚会相比,农民更需要自己的土台子。2017年凤合镇迎新春联欢晚会,演出《彝家妞妞》、《丰收乐》等作品时,农民们那出自劳动时的纯真表演,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仿佛看到了大地上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些节目表演时,台上台下情绪融为一体,现场气氛极为热烈。不能指望一台晚会产生多么大的社会效应,但是我们希望从首届凤合镇迎新春联欢晚会开始,努力树立一个信念,传递一种声音,产生一种导向,归根结底,虽然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但主角还是农民。

(四)进行机制创新和服务优化,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1、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人才发展规划,特别要将农村文化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其中。培养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基层党委、政府要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2、加大基层文化人才定向培养力度。基层需要要留得住的“常驻”人才,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定向培养,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是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自学、函授、讲座、集训、考察、挂职锻炼等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对学有专长、事业初成、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专业人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到高校和国家级、省市文化单位进修培训班深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要完善学习保障机制。建立带薪学习、经费保障和毕业奖励等制度,鼓励文化艺术各类人才在职自学,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支持并保证有关人员能按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人才培训;继续在文化系统评选专业拔尖人才,调动文化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文化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同时,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要大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策划、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

3、大力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农民身边的文化能人,让与农民朝夕相处的文化能人发挥榜样的力量,不仅能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能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一是扶持组建农村艺术队,积极开展农村民间文艺活动。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自办文化,让乡土艺术家在民间“红”起来。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文化能人进行扶持。举行民间文艺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扶持农村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三是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文化傳播功能,通过免费提供就近就便的文化服务和培训,努力实现每人掌握一项文化技能的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目标。文化站可根据农民群众的文化要求,实行订单式教学,有针对性地举行文艺培训;组织农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的必经之路。目前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为此,强化组织领导,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转变方式,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提供足够资金来发展农村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让其成为群众文活动主角;进行机制创新和服务优化,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当然,加强和建设新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还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新农村的综合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会开创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最终达到农村群众文化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献峰.浅析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J].魅力中国.2010(22)

[2]俞彬.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大众文艺.2012(13).

[3]曲秀国.浅论群众文化在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J].文化民生

[4]陈德勇.论社区文化在群众生活中的引领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4.7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