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8-09-10管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治疗有效率肝硬化

管鹤

[摘要]目的:观察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6~2018.06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后有效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差异对比无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后蛋白质和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总胆红素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6.00%、76.00%,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好,能促进其健康恢复,值得广泛采用。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肝硬化;肝功能指标;治疗有效率

肝硬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导致肝脏受到严重损害,而乙肝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1]。有资料显示[2],近几年来我国乙肝肝硬化的发病率呈现日渐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若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发展迅速而进入失代偿期,该时期内患者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且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患者容易出现死亡。有研究提出[3],核苷类药物对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作用较好,能有效减缓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改善其病情。本文回顾性分析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核苷类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后有效率和肝功能指标,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06-2018.06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8.9±2.3)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9.1±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静脉输入白蛋白和血浆、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控制感染等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口服拉米夫定片(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 lOOmg/片)、阿德福韦酯片(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51,lOmg//片)、以及恩替卡韦分散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0.5mg/片)进行治疗,口服拉米夫定片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期间应嘱其每3个月前往医院检测一次ALT水平,每6个月检测一次HBeAg和HBVDNA水平,0.lg/次,1次/d;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时,应嘱患者每6个月前往医院检测一次病毒学指标、乙肝生化指标以及血清标志物,lOmg/次,1次/d;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l.Omg/次,1次/d。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和肝功能指标,显效:病情完全恢复且无任何临床特征;有效:病情基本恢复但有轻微临床特征;无效:病情无任何改善,临床特征明显[4]。有效率一显效率+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包括蛋白质、总胆红素以及胆碱酯酶水平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蛋白质和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6.00%、76.00%,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乙肝病毒具有復制功能,会使肝脏组织始终处于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若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影响其预后,甚至会对其生命产生严重威胁[5]。

有研究提出[6],核苷类药物对乙肝病毒复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临床使用较多的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以及拉米夫定等,恩替卡韦抗病毒作用较强,且具有较低的耐药率。阿德福韦酯经口服后可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从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对HBV-DNA复制进行抑制。拉米夫定是一种抑制剂,经口服后可于细胞内转化成三磷酸化抑制病毒复制,能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延长其生命,其不良反应率较低,是临床上效果较好的抗病毒药物。本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蛋白质和胆碱酯酶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总胆红素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提示采用此类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能改善其肝功能情况。在观察治疗有效率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提示采用此类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具有明显效果,能促进其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作用显著,能有效控制其病情发展,防止病毒复制,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郭强,赵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1(9):34-35.

[2]王星月,张璐,李明慧.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7,8(6):570-575.

[3]孔洪彬,宁振海,赵斗贵,等.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J].肝脏,2018,12(1):88-90.

[4]李福英,陈然,黎芬芬,等.核苷类药物联合中成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30):96-97.

[5]林小萍,侯卫平,陆军平,等.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6):993-995.

[6]吴国春,成兆军,王雄.乙肝后肝硬化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发生原发性肝癌病因探讨[J].江苏医药,2013,39(23):2890-2891.

猜你喜欢

治疗有效率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合理应用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