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案:关于以阅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

2018-09-10别必亮

新阅读 2018年4期
关键词:书籍建设文化

别必亮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接着,2018年2月4日,新華社授权发布了制定于2018年1月2日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于仍是农业大国的中国而言,乡村振兴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能否实现的问题,更考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问题。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没有文化的乡村,是精神荒芜的乡村;没有文化的支持,乡村经济难有以人为本的持续优质发展;没有文化的建设,乡村道德建设无所依托。总之,如果没有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可能实现农业强、农民富,但不会呈现真正的农村美。为此,中央一号文件已提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在具体措施上,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当前的乡村文化振兴形势不容乐观。首先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中央一号文件将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但从诸多媒体呈现的信息及相关人员的解读中,有将乡村振兴的五大建设要求转化为经济建设或者说物质文明建设的趋势——无论是媒体还是村民,他们着重关心的是产品、技术、富裕等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少有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其次,乡村文化总体薄弱,现状堪忧。在现有的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是以中年女性跳坝坝舞为基本内容的文艺建设;但乡村几乎没有真正的读书人,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和标志文化生活质量的阅读基本远离乡村。笔者在此春节期间,随机就家庭藏书与阅读调查了20家农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20家农户中,只有一家有一些称得上优秀的文艺类图书(该家庭有三个孩子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两家有一两本果树栽培方面的书籍,其余人家中,如果有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则有若干本根据学校学习要求而购买的书籍和教材,如果没有上学的孩子,则根本没有书籍,有些人家甚至难找到片纸,临时要写个啥东西,就是顺手找个烟盒在背面写。在这些家庭中,除上学的孩子外,只有一位70多岁的老年人会经常翻看一些文艺类图书,有三位中年人会读一点与农家科技有关的书,其他人多年都没读过书了。此外,有了微信后,年轻一点的村民们连电视都不怎么看了,只通过微信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微信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有时甚至误导大众。

阅读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时曾说“阅读能教给人思考,而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阅读至少有四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第二,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内容,将乡民的业余生活从麻将等活动中转移到对精神产品的享受中来,提升乡村精神生活质量;第三,利用优秀作品中的道德人物、事件等发挥替代强化效果,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准,推进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第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留守乡村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并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上新台阶,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乡村亟待通过引导人们阅读来助推乡村的文化振兴。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图书出版业将促进乡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精心策划适合乡村民众阅读的各类书籍。这些书籍应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教育性等特点,即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作品传播优秀文化、传授科技知识、传扬主旋律。这些书籍应当包括优秀的历史故事或掌故、法制知识类书(以故事或案例的形式呈现)、科普类书籍(既有专业性的,如花木果树栽培技术,也有一般性的科技知识,如急救常识、安全用电之类的)。总之,图书出版界要用可读、能读的优秀作品去占领乡村文化阵地。

第二,村镇文化干事或其他相关领导可以组织开展与读书有关的活动,激发乡村民众的阅读热情。比如,可以分别以村民组、村、镇为单位,一年一度开展阅读交流(可有竞赛性质)活动,并将开展情况作为村镇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再如,请当地的文化名人开展故事会或说书等;有组织的活动有利于阅读成为一种常态。数年前曾经兴起过“农家书屋”热,不过,由于缺乏活动支撑,热潮很快过去,没有持久性。其实,可以改善农家书屋的条件,增强其吸引力。在阅读条件方面,目前的城乡差异是很大的——城市图书馆座椅舒适、冬暖夏凉,乡村的农家书屋根本无法和其相比,可考虑改善其阅读条件。

第三,还可本着政府支持、本人自愿的原则,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家庭(有场地、有热情、有能力)在家里设置简易读书室或学习室,可邻里休闲阅读用,还可为留守儿童们提供闲暇时间的新空间。在工作不那么忙时,我准备先在老家的房子里试点。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

猜你喜欢

书籍建设文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寒露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书籍与少年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