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8-09-10姜旭肖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镜有效率发生率

姜旭 肖君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4月与2017年4月期间开展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20例五特殊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12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内镜治疗。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止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与80.00%,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显示达到统计学标准(P<0 05);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结论: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内镜止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其发生和吻合口、胰胆管、食管以及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疾病,其主要是因为非静脉曲张性疾病所导致的出血,例如胃粘膜并变、消化道溃疡以及Dieulafoy病变等[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发生率与病死率相对较高,及时有效的止血干预非常重要[2]。对此,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传统止血与内镜止血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4月与2017年4月期间开展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20例五特殊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案例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到两组。实验组总共60例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3 5.4±5.1)岁,胃溃疡患者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2例,Dieulafoy病患者12例;常规组总共60例患者,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34.9±4.8)岁,胃溃疡患者2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1例,Dieulafoy病患者16例。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具备对比价值(P> 0.05)。

1.2 方法 内镜设备为OlympusGIF-2120/240型电子胃镜,局部治疗的注射针应用OlympusNM-3K内镜注射针,蛇毒血凝酶。

所有患者均落实常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止血、抑酸、血管收缩药物、生长抑素、血管升压素等治疗方案。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内镜止血,为患者提供眼部局部麻醉,促使患者采取屈膝左侧位置,同时在松开腰带之后为患者提供颈部放松,为患者口咬垫并进行固定处理,预防脱落而导致内镜损伤。为患者提供内镜检查的基本指导介绍,尤其是为患者提供配合方案,特别是口腔呼气、鼻腔吸气以及口腔分泌物误吸的配合方式。在内镜进入到十二指肠降部之后,为患者提供顺序性的胃镜检查。为患者的病灶部位实行药物或电灼等止血措施,同时对出血部位的周边实行多点注射完后拔针。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体征监护。

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肾上腺素,注射肾上腺素,按照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多次注射,注射量为2至3ml一次,整体注射量8至12ml。

1.3 评判标准 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止血、并发症等情况。治疗效果评判标准。显效:呕血以及黑便等症状消失,大便隐血的试验结果显示连续3天呈现阴性;有效:1周后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大便隐血的试验结果显示连续3天呈现阴性;无效:黑便与呕血等症状仍然存在,胃痛、胃胀、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大便隐血试验无任何改变甚至更加严重。止血的判定标准是以收缩压超过12Kpa、舒张压超过8Kpa、静卧脉搏低于90次/min,肠鸣音低于5次/min、呕血与黑便症状完全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是方式表达,采用土的标准差形式描述,数据之间采用P值进行检验,在P值< 0.05时说明数据差异突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与80.00%,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显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与并发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1.01±0.42)d,治疗期间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0;常规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12±0.13)d,3例患者发生消化道穿孔,发生率为5.0%。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 0.05)。

3 讨论

近些年,伴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当中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消化内镜借助自身所具备的微创性、高效率性、优质预后效果等优势在临床当中应用越发普遍,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技术越发成熟,治疗方案主要涉及到内镜下的结扎、内镜下的组织粘合剂注射以及内镜下的电凝止血等,其能够借助内镜本身所具备的病灶准确定位功能,大幅度的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从而达到就降低临床病死率,优化患者预后效果的目标[3]-[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了内镜止血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高质量止血,不良反应减少,整体效果突出,安全性可靠,可以作为临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止血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实现较强的止血作用,及时有效止血,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临床止血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志英,赖春进,李凤荷,等.内镜下注射止血与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6,27(14):2360-2362.

[2]薛挺,胡锋.红霉素输注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3(5): 133-134.

[3]黄敏,丁慧,莫丹,等.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Rockall评分高危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空军医学杂志,2017,1(6):398-400.

[4]匡大鹏.胃镜下不同止血方式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346-348.

[5]杨利萍,江梅,李汀,等.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5): 233-234.

猜你喜欢

内镜有效率发生率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很有效率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