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及增长潜力分析

2018-09-10王晓英王嘉铭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

王晓英 王嘉铭

【摘要】本文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2002-2016年的数据,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增长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中澳农产品出口的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的测算得出,中澳农产品贸易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双方贸易联系紧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强度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1概论

近年来国内关于中澳农产品貿易的研究主要有:周海燕通过测算,认为中澳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互补性较强。李艾婧采用CMS和GM模型分析,得出结论:进口需求效应是引起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对澳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是下降的。黄勇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性指数分析,得出两国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的结论。刘桂荣通过对中澳农产品互补性、非均衡性的分析,认为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差异大、互补性强,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孟庆子采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还未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邓嵇予运用巴拉萨模型实证检验了FTA签订后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几乎为零。

综上,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中澳农产品贸易整体结构问题上。本文拟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状况、结构及潜力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分类项目进行指数测算,以期更清晰地看出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本文定义的农产品为HS1-24章、HS51章和HS52章。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2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

2.1中澳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增长

中澳农产品贸易在入世后规模快速发展,从2002年的贸易总额为15.71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71.76亿美元,增长了357%。其中,对澳出口由2002年的1.71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9.86亿美元;从澳进口由2002年的13.99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61.9亿美元,对澳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了477%和342%(见图1)。

2.2中澳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的出口虽然增长很快,但数量仍然很少,中澳农产品贸易长期呈现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不断扩大。2002年中澳的农产品逆差额为12.28亿美元,2010年随着从澳进口农产品数量大幅增加,逆差额快速增长,2013年达到峰值67.71亿美元,但从2014年开始,中国从澳农产品进口又有所回落,导致逆差缺口有一定的收窄。2016年中澳农产品贸易逆差额为52.045亿美元(见图2)。

2.3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较为稳定

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每年生产的农产品出口率平均在75%以上,其中羊毛、牛肉、小麦、蔗糖、奶制品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是世界第一大羊毛出口国、第二大牛肉和蔗糖出口国、第三大小麦和乳品出口国。其羊毛、奶粉、棉花的90%以上,小麦、大麦、糖料的70%以上,大米、牛肉、羊肉的60%以上出口到国际市场。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较为稳定,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数量不多,主要是鱼甲壳类动物、蔬菜、水果等。2016年出口最多的HS03章(鱼、甲壳类动物等)占比17.55%;其次是HS16章(肉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占12.98%;HS20章(蔬菜、水果、坚果等的制品)占12.37%;第四、五位分别是HS21章(混杂的可食用原料)和HS0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分别占到8.11%和7.30%。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羊毛、谷物、肉类等。2016年进口最多的HS51章(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占比达到26.35%;第二位是HS10章(谷物)占20.23%;其后分别是HS02章(肉及食用杂碎)、HS22章(饮料、酒及醋)和HS52章(棉花),分别占比10.12%、9.43%和6.19%。

3中澳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3.1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Finger和Kreinin提出了出口相似度指数概念,用来衡量两国经济结构特点和商品竞争关系,公式为:

其中,S和S分别表示i国和j国在t时期向世界出口k商品在各自总出口中的份额。相似度指数在0~1之间变化,指数越大,说明两国出口产品的相似度越大,竞争性越强。

运用中澳2002-2016年农产品出口数据,计算出2002-2016年中澳两国农产品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中澳农产品出口的相似度一直不高,在2002年、2003年曾上过0.45,之后就一直在0.4以下,这说明中澳农产品出口差异性大、竞争性比较小。

3.2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衡量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和另一国的进口的吻合程度,用公式表示:

其中,Wk表示k类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额;W表示世界所有农产品的贸易额。C越大,说明i国的出口与j国的进口贸易互补性越强。

经过测算(见表1),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只在个别年份刚超过1,大部分年份都是0.9~1之间;而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农产品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除了2008年略低外,其余年份都超过了1,说明中从澳进口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中从澳进口的互补性要高于中对澳出口的互补性。

从分类贸易互补性指数(见表2)可以看出,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排名前五位的,除了HS22章(饮料、酒及醋)外,其余四章均是中澳互补性最强的产品,尤其是HS51章(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贸易互补性指数多年高达2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30以上;HSl2章(油子仁及果实)、HS02章(肉及食用杂碎)的贸易互补性分别达到4以上和3以上。说明这三章的贸易互补性极强。HS52章(棉花)和HSl0章(谷物)的互补性指数都在2以上,说明这两章的贸易互补性也非常强。贸易互补性排名第二位的HSl2章(油子仁及果实等),多年来中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多,2016年进口额只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12%。而进口额排第四位的HS22章(饮料、酒及醋),从2002年到2016年的互补性指数从未上过0.5,说明该章的贸易互补性是比较低的。

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最具互补性的五大类商品依次是HS16章(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的制品)、HSl3章(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HS05章(其他动物产品)、HS20章(蔬菜、水果、坚果等的制品)和HS21章(混杂的可食用原料),这五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在2~5之间,贸易互补性都非常强。但是这与中对澳出口排名前几位的类别并不相符,中对澳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HS03章、HS16章、HS20章、HS21章和HS07章。互补性较大的HS13章和HS05章在2016年的出口占比分别只有2.09%和0.17%。而出口排名第一的HS03章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超过1,也是互补性较强的一类商品,但并不在互补性排名的前列;HS0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原先一直大于1,但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2015年和2016年都小于1,说明该章商品的贸易互补性已经较弱(见表3)。

3.3中澳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分析

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也称做贸易结合度指数,主要用来分析两国间贸易的相互依赖性,是衡量两国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的指标。公式为:

从计算出的中澳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的数值来看(见表4),中对澳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强度指数从2004年开始,都在1以上,说明中对澳农产品出口贸易联系紧密;而澳对中出口的贸易强度指数明显高于中对澳的指数,除了个别年份略低于2,总体都在2以上,说明澳对中农产品出口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很高,而且大大高于中对澳出口的联系紧密程度。

3.4中澳农产品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分析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是由Scott和Vollrash最初提出,它是将进出口结构结合起来,综合展示一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前五大类分别是HS14章(编制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HS13章(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HS16章(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的制品)、HS20章(蔬菜、水果、坚果等的制品)和HS09章(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RTA指数都超过了20,比较优势非常大。但与中国实际出口澳大利亚的前五大类相对比,可以看出,除了HS16章和HS20章相符外,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第一位的HS14章、第二位的HS13章和第五位HS09章出口并不多,而出口排第四、第五位的HS21(混杂的可食用原料)章和HS07章(食用蔬菜、块及根茎),它们的RTA指数都是只有0.05,比较优势非常小(见表5)。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農产品的RTA指数情况,以2016年的数据来看,大于0的只有九章,分别是HS10章(谷物)32.62、HS02章(肉及食用杂碎)24.74、HS04章(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5.98、HS01章(活动物)4.11、HS51章2.78、HSl5章(动植物油脂等)2 13、HS11章(制粉工业产品)1.83、HSl2章(油子仁及果实)1.54、HS52(棉花)0.16。对比中国从澳进口的农产品结构,我们发现,HS04章和HS01章比较优势大的产品进口并不多,而进口排名第四位的HS22章(饮料、酒及醋)的RTA指数是-0.35,也就是说该章实际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4结论

通过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出口相似度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及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出口相似度不高,竞争性比较小。

(2)总体来说,中澳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比较强,而且中从澳进口的贸易互补性要高于中出口澳的互补性。分类来说,中从澳进口的结构与互补性测算的结果大体一致,但互补性排名第二位的HSl2章(油子仁及果实等)进口量并不大,而进口排第四位的HS22章(饮料、酒及醋)的贸易互补性是比较低的。中对澳出口的互补性与实际出口结构相对比,互补性排名第二、三位的HS13章和HS05章出口很少,而出口额排名第五的HS0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的贸易互补性也是较弱的。

(3)中澳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都比较高,说明中澳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其中中对澳进口的紧密程度大于中对澳出口的紧密程度,即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更高。

(4)从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测算的结果来看,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结构不太合理,比较优势非常大的HS14章、HS13章和HS09章出口并不多,而出口量比较大的HS21章和HS07章的比较优势都比较弱。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农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HS04章和HS01章的比较优势比较大,但进口量却比较小,分别占比4.8%和2.7%,而进口居第四位的HS22章事实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中澳农产品贸易并不平衡,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究其根源,还是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弱,中国农产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在一定比例上还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的逆差状况还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澳大利亚是发达的农业国,是重要的粮食、乳品和肉类出口国,在中澳已签订FTA的大背景下,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非常有潜力,并且可能会大幅增长。中国应该发挥比较优势,扩大HS14章(编制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HS13章(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和HS09章(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对澳农产品的出口;从澳进口上,一方面要扩大HS04章和HS01章的进口,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的现实状况,可以扩大HS15章(动植物油脂等)和HS12章(油子仁及果实)的进口,而对HS22章(饮料、酒及醋)的进口可以适当减少。此外,中国必须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加强方面做出非常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浅谈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下的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对韩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分析
浅谈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