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9-10邵宏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邵宏兵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将抽取对象分为参考组(n=27)和试验组(n=31),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创伤处理等常规治疗,参考组患者应用常规通气法,试验组患者应用保护性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血气指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02/F102高于参考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2.5253,P=0.0499),Pa02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37,p=0.0201),PaC02值明显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 82,P=0.0094)。参考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5.89±1.76)天,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3.78±1.23)天,两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62,p=0.0174)。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有助于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可加快其临床症状缓解和改善时间,能够降低死亡风险,对于提升其生存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为胸部创伤后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合并症,急性呼吸窘迫整合征主要特征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以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主要引发因素包括感染、休克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病情发展并促进其预后改善[l]。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临床资料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病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腹腔脏器破裂患者、颅脑损伤患者、严重血管损伤患者、遗传性以及传染病患者、严重全身合并症患者。将抽取对象分为参考组(n=27)和试验组(n=31),参考组11例女性,16例男性,25至74周岁,平均(49.7±6.8)岁,试验组13例女性,18例男性,23至76周岁,平均(49.9±6.4)岁。经随机分组后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创伤处理并对骨折部位进行包扎固定,合并支气管以及气管损伤患者进行手术修补,对休克患者进行输血、补液等治疗,为患者提供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其微循环,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助于降低感染率[2]。参考组患者应用常规通气法,调整呼气末正压通气为3-5cmH20,潮气量为10-15ml/kg,頻率为10-12次/min。试验组患者应用保护性通气治疗,调整呼气末正压通气为8-15cm H20,潮气量为6-8ml/kg,频率为18-20次/min[3]。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血气指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及应用本研究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X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x±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血气指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02/Fi02、Pa02、PaC02各项目值均明显高于参考组,2组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参考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5.89±1.76)天,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3.78±1.23)天,2组数据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易出现肺挫伤、血气胸等病症,机体炎性反应阻碍氧弥散以及肺通气功能,容易增加肺内分流,从而引发呼吸顺应性下降、血流以及通气比例失调等表现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通气治疗潮气量较大,会导致患者气道压力增加,患者出现肺部气压伤的可能性较大,对其预后会产生不良影响[4]。保护性肺通气能够使患者氧合功能以及肺动脉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可防止出现肺泡过度膨胀等现象。为了保证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安全系数,治疗过程中必须对PaC02上升速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患者肾脏代偿机制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呼吸频率等方式使其高碳血症得到缓解以加快其病情好转[5]。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02/Fi02、Pa02、PaC02各项目值均明显高于参考组,2组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5.89±1.76)天,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3.78±1.23)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能够使其机械通气时间得到缩短,可加快其临床症状缓解和改善时间,对于减轻以及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可发挥积极性作用。

参考文献:

[I]陈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135,146.

[2]邵军喜.对发生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245-246.

[3]徐文立,吴晓梁.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896-898.

[4]易辉,小平.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19-219,220.

[5]李卫.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133-134.

猜你喜欢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探讨儿童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模式效果
探讨43例胸部创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
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抗凝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
先心病术后ARDS患儿肺复张方法研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NT—pro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