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作为胸外科手术后肋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2018-09-10杨晟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

杨晟杰

[摘要]目的:探析罗哌卡因在胸外科手术后肋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纳入对象共计69例,将抽取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6)患者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参照组(n=33)患者应用生理盐水进行肋间神经阻滞。结果:术后4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273,p=0.0196),术后I2h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32,p=0.0492),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89,p=0.0174),术后48h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39,P=0.0063)。观察组术后共计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参照组共计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低,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835,p=0.0289)。结论:罗哌卡因在胸外科手术后肋间神经阻滞中能够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且应用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罗哌卡因;胸外科手术;后肋间神经阻滞

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易产生强烈疼痛感,主要与患者韧带、神经以及肌肉损伤等有关,术后剧痛会影响患者排痰、咳嗽以及呼吸,易加大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肋间神经阻滞具有阻滞部位确切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较广[l]。此次研究旨在分析罗哌卡因在胸外科手术后肋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临床资料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纳入对象共计69例。排除术前有镇痛以及镇静药物应用史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史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将抽取对象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n=33) 15例女性,18例男性,19至76周岁,平均(49.9±5.3)岁,观察组(n=36)16例女性,20例男性,18至79周岁,平均(48.7±5.1)岁。抽取对象经随机分组后其基本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术前由操作医师在手术操作视野下进行肋间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应用35毫升0.375%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参照组患者应用35毫升0.9%生理盐水进行肋间神经阻滞[2]。具体给药方法如下: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在胸部做切口,在手术切口下方、切口上方以及切口部位各3肋间肋骨角前以及与棘突旁3至4厘米部位在切口直视状态下每肋间隙分别应用5毫升进行肋间神经与分支阻滞[3]。

1.3 观察项目对比分析术后4h、12h、24h、48h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及应用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X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x±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段患者VAS评分对比分析术后4h、12h、24h、48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低,2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術后不同时段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分析

2.2 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1例患者肺不张,1例患者肺部感染,2例患者咳痰费力,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参照组3例患者肺不张,3例患者肺部感染,3例患者咳痰费力,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低,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易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以及血压升高等,还会加大支气管胸膜瘘、哮喘、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给药、硬膜外镇痛等方式为胸外科术后应用较广的镇痛方式,但是容易引发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因而限制其应用范围[4]。开胸后直视状态下对患者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操作方便、疗效可靠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在临床上获得了愈加广泛的应用。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作用时间明显更长,皮下浸润麻醉作用时间明显长于丁哌卡因等麻醉药物,而且具有较高的清除率,镇痛效果理想;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能够对运动以及感觉阻滞程度进行预测以及控制;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不会引发心脏毒性,患者耐受度较高[5]。

此次研究中,术后4h、12h、24h、48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低,2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参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7%,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在胸外科手术后肋间神经阻滞中能够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且应用过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张睿,史敏科,王小雨,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4):323-325.

[2]姚永正,石春生,赵聪.罗哌卡因联合氟比洛芬酯进行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武警医学,2017,28(10):1022-1025.

[3]陈毅斯,刘奕,李法印,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单侧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8):783-785.

[4]张瑛,陈军,王爱忠,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0):591-594.

[5]夏宏伟,方秦模,牛庆玲,等.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5,2(2):129-131.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的应用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镇痛60例疗效观察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
子宫切除术病人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