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时间影响分析

2018-09-10张淼王智勇王莹吴洪芬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张淼 王智勇 王莹 吴洪芬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时间影响。方法:选取本院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选取时间范围为2016.5.1到2018.5.1。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实施2周的全脑放疗治疗,总剂量为300 Gy/1O Fx,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周的厄洛替尼,剂量为150mg/d。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生存时间以及一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也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存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厄洛替尼;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生存时间

前言:肺癌中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就是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恶性程度较高且进展速度快,患者的预后普遍都比较差,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1]。目前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全脑放疗、手术治疗。但是单纯的全脑放疗治疗不良反应多,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厄洛替尼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的扩散和生长,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延长非小细胞肺癌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2]。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对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组观察,发现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应用效果显著。现报告见正文展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取本院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56例,所选时间区间是2016.5.1日——2018.5.1日,将此阶段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

将这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

对照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15: 13例;年龄方面统计,上限:83岁,下限54岁,平均值(67.44±2.16)岁;其中原发病灶鳞癌2例,腺癌26例;转移病灶大小平均为(2.94±0.32)cm。

观察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16:12例;年龄方面统计,上限:85岁,下限56岁,平均值(68.56±2.54)岁;其中原发病灶鳞癌3例,腺癌25例;转移病灶大小平均为(3.02±0.35)cm。

在对2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上述性别、年龄、转移病灶大小及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对比核算后,表示2组患者情况对比差异小,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全脑放疗治疗,其中单次放疗剂量为3Gy,一天一次,每周放疗五次,连续放疗两周,总放疗剂量为30Gy/10 Fx[3]。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厄洛替尼治疗,一天一次,每次剂量为150mg,连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痛恶心、脱发、白细胞降低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再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计较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

1.3.2 判定标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

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已经完全消失,并维持了一个月以上而未出现新的病灶。

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肿瘤的最大直径×最大垂直直径缩小程度大于50%。

稳定——治疗后,患者肿瘤的最大直径×最大垂直直径缩小程度小于50%,增大程度小于25%.

进展——治疗后,患者肿瘤的最大直径×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大于25%

疾病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病例数Xl00%。

1.4 统计学处理 经软件SPSS 22.0核算处理后,其中2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各项数据的概率用“%”形式反映,同时用卡方值检验,最终结果显示为P<0.05,由此2组患者可以进行比对试验。

2 结果

比较2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疗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為71.43%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42.86%,P值<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2:

随访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40-43.30月,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60.71%(17/28),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3.60-38.60月,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32.14%(9/28)。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以及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常好发于中老年人,此类疾病的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全脑放疗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该疾病[5]。相关研究显示,全脑放疗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缓解肿瘤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暂时的控制住病情,但是其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治疗后还是会出现癌细胞转移以及复发的情况,不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厄洛替尼属于靶向治疗药物,它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胺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的改变基因转录的水平,使细胞增殖的周期更加稳定,有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在全脑放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洛替尼治疗能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通过调节肿瘤细胞蛋白质的表达功能来抑制放射损伤的修复,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采用全脑放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洛替尼治疗,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7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86%,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生存时间以及一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占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诉,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疾病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安全性高,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戚金凤.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患者生存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8,34(2):280-282.

[2]路爱丽.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2):183-185.

[3]王小磊,刘德泽,王民等.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11):809-812.

[4]李国胜,王海燕,刘苗苗.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6,6(17):100-101.

[5]王杰,尹立杰,丁田贵.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58-159.

[6]秦琛,田莹莹,赵清叶等.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