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烧时,物理降温有讲究

2018-09-08张晓鹏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8年8期
关键词:冰袋温水腋窝

张晓鹏

出现发烧症状后,用退烧药的同时,我们经常需要采用物理降温作为辅助。在医学上,物理降温是指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体,如冰袋、湿毛巾等,作用于局部或全身,达到减轻充血、降温、降低细胞代谢等目的。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冰袋和冰囊降温法、冰帽降温法、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灌肠降温法。其中,温水擦浴、冰袋和冰囊降温、酒精擦浴三种方法最为常用。但这几种方法,你都用对了吗?

温水擦浴应先上肢后下肢

温水擦浴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水温在32~34℃。患者平躺在床上,身下垫大毛巾。温水沾湿毛巾,拧至半干,呈手套式缠绕在手上,离心式为患者擦拭。擦浴时,最好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以防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足底放置热水袋,使病人感觉舒适,也可减轻头部充血。发热后人体虚弱,最好不选择淋浴。

擦浴顺序:双上肢→背部→双下肢

上肢 先擦拭侧颈、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再擦拭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前臂内侧、手心。同法擦拭对侧上肢。

背部 擦拭颈下肩部、背部、臀部。

下肢 先擦拭髋部、下肢外侧、足背,再擦拭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最后擦拭臀下沟、下肢后侧、腘窝(膝后区的菱形凹陷)、足跟。同法擦拭对侧下肢。

注意事项 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每侧肢体擦拭3分钟,擦浴全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患者着凉。擦浴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禁止擦拭胸前区、腹部、耳后、足底。

冰袋和冰囊降温别超时

冰袋和冰囊降温适用于体温39℃以上的高热患者,使用部位为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每次10~30分钟或遵医嘱,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长时间使用者,应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冰袋临床常用的是化学冰袋和密封袋冰袋,需要冰箱保存。家庭自制的话,建议往矿泉水瓶中注入三分之二的水,放入冰箱冷冻成冰块,用毛巾包裹后再使用。冰囊首次使用时,应将袋内注水口封口处打开,根据水位线注入清水,排出袋内空气闭合封口。待冰袋内材料和清水融合反应成啫喱状,再放入冰箱冷冻,可反复冷冻使用。

注意事项 随时观察,保证冰袋、冰囊完整,无漏水。冰融化后立即更换,如患者有局部皮肤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应停止使用。冰袋和冰囊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腋下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禁止用于胸前区、腹部、耳后、足底。

酒精擦浴多用于高热者

酒精擦浴多用于40℃以上的高热患者。

操作方法 用75%的医用酒精(即药店所售酒精)兑32~34℃的温水,得到浓度为25%~30%的酒精水。再用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浸入酒精水,拧至半干,擦拭患者身体。同时,将冰袋或冰水浸过的毛巾置于患者额头,以防擦浴时全身血管收缩,脑部充血引起头痛,足部放热水袋增加舒适感。

需特别要强调的是,儿童和酒精过敏者禁用酒精擦浴。因为儿童的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处于高温状态时,儿童全身毛孔张开,能快速吸收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后,容易使儿童,尤其是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婴幼儿发生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若酒精浓度过高还可能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酒精过敏的儿童会发生皮疹、红斑、瘙痒等全身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可出现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从而导致心跳骤停。

对于适合酒精擦浴的患者而言,正确的擦浴部位为腋窝、肘窩、腘窝、腹股沟、手心。

注意事项 如发现患者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就医。与温水擦浴相同,身体大血管丰富处可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禁止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耳后、足底。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冰袋温水腋窝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等温水移热变换装置生产运行总结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使用一次性治疗巾制作个性化冰袋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