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男孩不忘初心,把厨余做成了衣服

2018-09-06Zoe

华声 2018年8期
关键词:剩菜染液厨余

Zoe

一个90后,开始像个流浪汉一样,没事就去菜市场蹲点,翻垃圾箱专捡烂菜叶,和一堆卖不出去快要腐烂的水果。可想而知,他遭到了无数白眼。当他告诉菜市场那些大爷大妈,烂菜叶能做衣服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剩菜,竟然可以穿。而且每一件都很好看。

为了做这些衣服,一个90后的香港小伙子Eric,放弃奉行高薪廉政的公务员铁饭碗,每天去菜市场捡剩菜垃圾,为什么?

捡剩菜做衣服,轰动整个香港

2012年,Eric毕业于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理系,但他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一份安稳的公务员工作,而是萌生了一个神奇的创业想法,把我们不要的剩菜拿来开染坊。创立了香港第一家天然剩菜染坊——“染乐工坊Dyelicious”工作室。

为什么会选择这条创业道路呢?

这要从香港的超市教育说起,在香港,所有的商品都要100%的完美,只要有一点点的瑕疵,都逃不掉被丢弃的命运。据统计,香港每年有超过36001屯食物被丢弃。而就全国范围来说,每年超市的浪费,再加上食堂、家庭的食物浪费总量,可以养活2.5亿~3亿人。

这样的浪费让Eric心疼,他无时无刻不在想这3600吨食物垃圾,真的一点用处也没有吗?于是,他开始参加各种剩余食物回收活动,萌生出用厨余垃圾做衣服的想法。“假如我把厨余变成衣服,不仅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让它们物尽其用,岂不是两全其美。”

一个90后,开始像个流浪汉一样,没事就去菜市场蹲点,翻垃圾箱专捡烂菜叶,和一堆卖不出去快要腐烂的水果。可想而知,他遭到了无数白眼。当他告诉菜市场那些大爷大妈,烂菜叶能做衣服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面对质疑,Eric仍十分坚持。到今年已经第8个年头,8年来,拯救了6吨被丢弃的食物,在Eric的手中,人们弃若敝履的垃圾都变成了宝贝,一时间轰动了整个香港。

如今Etic带着用剩菜做的衣服回到菜市场,曾经质疑他的人们无一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也会主动将卖不出去的蔬果交给他。

攻破难题1:厨余如何成染料

究竟剩菜是怎么做成衣服的?这些从垃圾堆扫荡来的厨余,首先要把它变成染料。

起先,Etic没有太多厨余资讯的参考资料,只能自个儿瞎捣鼓。他给这些“垃圾”做基本的消毒,然后将它们捣碎、上锅熬煮。有时为了配出想要的颜色,Eric一站就是一天,一边煮着,一边时不时往锅里加醋、加糖、加盐,就像烹饪一样。但不是染液串色,就是整桶发臭,只有重新到外边去“捡垃圾”,

“最开始,失败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厨余染液制作过程繁复,即使是气候和食材的微小区别,也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比如同样是菠萝皮,国外能染出鲜,但我们却没法实现。”因此,制作的时间把握不当,制作程序的一点点遗漏,都会导致失败。

但无论怎样,Eric都坚持用厨余,他说,曾经发现一些坊间声称自己用厨余来染布,可他们使用的却是新鲜的食材。“这怎能叫做厨余,怎能叫做废物利用呢?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令我最生气的。”

据Eric回忆,当他第一次成功的将废旧蔬菜提炼成天然染料时,已经失败了上千次,但实现了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

例如,相对简单的,橙皮和西柚皮可以制成粉橙色的染料;蓝色的提取就比较复杂,先把紫椰菜切碎晒干,加入葡萄糖,用搅拌机打碎。真空保存180天,等“厌氧发酵”让紫椰菜变成糊状,使用时兑上水,这才变成蓝色染料;黄色的提取最磨人,是Eric从法国料理中获得了灵感。法国有一道菜叫洋葱汤,洋葱汤会呈现暗黄。Eric便在洋葱主料之外,加入咖喱、姜皮、金盏花,这些颜色较为明亮的食材。姜皮、金盏花和洋葱皮都是从垃圾堆翻找来的,咖喱则是茶餐厅用剩下的。“要先冷藏撇去油分,再加热隔渣,剩下的就可以用了。”

攻破难题2:飞往日本学染布

然而,颜色的提取只是开始,Eric遇到第二个难题,如何染布?

染布是一门技术活,而在香港,基本都是化学染布,会对水源、空气造成二次污染。“我们希望厨余垃圾制成的染料,以最天然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为学到具有“匠人”精神的染布技术,Eric专门飞到日本奈良的染布坊,学艺取经。经过长时间研究,他终于从染布的门外汉变成说起“扎染”“板染”这种专业词汇来头头是道的染布小能手。

“扎染”相对简单,会用到橡皮筋,弹珠,小木板这样的小工具,在布料上面做出一些图案,然后染色、晾晒就成。

“板染”相对复杂,需要在浸透的衣服上放上圆木板,用夹子紧紧夹住。然后把衣服放在紫薯片染液和温水里,细细地揉搓,直到染液均匀地渗透布料。当圆木板被取下来的时候,没被染料浸染的部分,就变成了白色圆圈。清水冲洗、晾晒风干,一件好看的衣服就做好了。

虽然有时候染一件衣服,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但看到废弃的垃圾能让衣物呈现出这么美丽的颜色,Eric觉得值了。

不仅满足于做衣服,Eric还想要衣服有意义:“去奈良取经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布品经常加入传统图案,其实我们也可以用一块布说一个故事。”于是他和合伙人决定把水磨石等花纹印在布上,让这块布既天然又不失文化内涵。

渐渐地,90后的Eric也活成了十足的老手艺人。8年里,Eric坚持研究厨余染料,还将染料带到德国、英国、日本,台湾、新加坡、意大利……让越来越多人加入进这个有意义的事业中来。

从厨余扎染到“歪果”计划

Eric拯救剩菜之路还在继续,毕竟通过回收厨余垃圾减少的浪费有限。他和朋友一起发起了“歪果”计划,想用另一种方法改变厨余在人们心目中的偏见。

歪果,就是长得丑的蔬果。“人们不愿购买它们,以为它们是转基因蔬菜,蔬菜批发商也不愿意收购。这些歪果到头来只有农夫自己吃,但他们也吃不了这么多,结果这些好好的水果也只能像厨余—样被丢弃、浪费掉。”

Eric和小伙伴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些活动,分析不同歪果的成因,消除人们对歪果的误解,从根本上减少食物浪費。“歪果仍然是好食物,希望这么做能让农夫的付出不会白费。”

其实,不管是厨余扎染还是歪果计划,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才是Eric他们最大的初心。并且这个初心坚持了八年,仍然不变。

现在的创业,一提“情怀”必被骂。因为情怀被过度透支、夸大后彻底玩坏了,已经成了一个人人都想讲又难以启齿的词。但在Eric身上我们看到:情怀未死,匠心极致!

摘自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猜你喜欢

剩菜染液厨余
节省的“剩菜处理员”
厨房里的芽芽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组分染液浓度快速检测方法
“剩菜扣分”不如“光盘奖励”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苏木红/栀子黄/靛蓝染色天丝水刺非织造布初探
遏制浪费需要剩菜“论克罚款”硬招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餐饮:剩菜打包服务将出台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