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离异家庭儿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2018-09-03李爱花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教育认识

李爱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变革,人们的婚恋观也日趋多元化,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离异家庭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缺少关心爱护和幸福感,因此,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我们一定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真正了解这些孩子的身心特点。同时摸清学生的各种情况,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要真诚付出关爱,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积极联系家长,引导家长科学教养子女。

关键词:离异家庭 儿童教育 认识 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变革,人们的婚恋观也日趋多元化,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离异家庭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缺少关心爱护和幸福感,因此,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把握这些孩子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关心、爱护、教育他们,是我们应该直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調查与探索,我总结出一些认识和体会,今天就此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特点

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要储备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有关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对离异家庭孩子施加良好的教育,就必须丰富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对这个群体有更多的了解。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教育他们。

由于家庭的变故,离异家庭的孩子经常处于不安、紧张、忧愁等负面情绪之中,严重阻碍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他们容易出现自卑、失落、恐惧、冷漠、易怒等心理问题,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和攻击性。有数据表明,离异家庭孩子处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的占61.45%,人格障碍患病率达11.76%,是正常家庭孩子的5.9倍。调查发现,父母离异对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经过统计和比较,离异家庭儿童旷课、迟到、早退的占83.68%,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占78.21%,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占81.79%。这些无疑都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知识水准低下。值得忧虑的是,父母离异对子女学习成绩方面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是一种长期的影响,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差,潜力很难充分发挥。在思想道德层面,他们容易撒谎和欺骗、做错事不感到羞愧等问题。

二、摸清学生情况,给予更多关注

为做到心中有数,底数清楚,教师在每个新学期开始,都要了解一下班级各方面的情况,如学生人数的变化,学生的精神状态等等。并把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单独列出,建立个人档案,深入了解其家庭情况,给予他们更多关注。

如某学期开学后,我发现一名同学总是迟到,上课时精神恍惚,作业完成质量特别不好。我便找到他问是怎么回事。他红着眼圈低着头不说话。见此情景,我便联系了他的妈妈。原来暑假期间,他的父母离婚了,孩子给了他爸,但主要上是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年纪大了,平时比较溺爱孩子,但在学习上却指导不了孩子。鉴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孩子妈妈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合理做出安排,一定不要因为离婚而放松对孩子的监管。她接受了我的建议,每周都要接孩子和自己住三天。现在,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很多,顺利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

情况更为突出的是,一名学生的爸爸妈妈离婚后各忙各的,谁也不肯管孩子。孩子开始时跟着奶奶,奶奶只管孩子的吃饭问题,其他的一概不管,于是这名学生几乎每天迟到、撒谎、不写作业,不值日、说脏话,生活得一团糟。我费了很大功夫联系上他的妈妈,可他妈妈说自己事业正处于瓶颈期,希望我多加理解,把孩子扔给孩子的奶奶,一走了之。直到一次这名学生一脚踹在一位女同学的肚子上,那位女同学肚子疼了好几天,并开始发烧,他的爸爸才露面,带女孩儿去医院检查。这名学生的爸爸来到学校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向孩子举起了拳头。我立即制止他,指出孩子的错误其实是他的行为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折射,孩子出现问题和他有直接关系,希望他能汲取教训,平时多关心教育孩子。为使孩子尽快转变,我每天都要找他谈心,问问他的生活,问问他的学习,让他感觉到老师像家长一样,时时都守护在他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书法课上,他得到了书法老师的表扬,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三、真诚付出关爱,抚慰心灵创伤

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家庭内战在他们心里留下了阴影,他们中绝大部分处于矛盾之中,有时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常常会为“爸爸妈妈哪个会要我?”等问题而焦虑。长此以往,使他们的性格发生了扭曲。这时,老师应及时给予关心爱护,理解他们,关心他们,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

(一)交流沟通,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于对父母的怀疑,对班级和老师会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依赖,老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信任,解开他们的心结。告诉他们,父母的离异并不是他(她)的原因,而是彼此没有感情了。父母有权利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如果他(她)爱爸爸妈妈的话,就要理解并尊重父母的选择。因为父母虽然离异了,但对他(她)的感情是不变的,对他(她)的爱也不会变,而仍然会像以前一样浓烈。同时要鼓励孩子学会自强自立,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我们班有一名学生父母的离异是由父亲外遇导致的,因此她对父亲充满了怨愤恨,父亲到学校来看她,她也不见。知道这种情况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里,耐心地给她讲血浓于水的道理,告诉她,爸爸虽然对妈妈没有感情了,但并不等于不爱她。经过耐心的教育,她接受了我的意见。再见到父亲时,她一头扎进爸爸的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了个够。从此以后,父女俩的关系渐渐得到改善,她的小脸也露出了笑容。

(二)关注鼓励,引导孩子融入温馨和谐的环境

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猜忌孤独的心理,他们敏感多疑,常常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而受到伤害。这时,我们要密切关注他们,放下老师的架子,和他们平等相处,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要及时沟通,成绩不好时适时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和耐心,感受到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之中。

有一名学生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爷爷奶奶的溺爱让她变得固执而任性。平时她活泼好动,聪明伶俐,但对有关妈妈的话题特别敏感。母亲节那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帮妈妈做一件事或送一个礼物,然后以《我给妈妈添笑脸》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刚说完,这名学生就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没有妈妈。”看着她的忧郁小脸,我心里一阵难受,马上说:“你的爸爸像妈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你就写《我给爸爸添笑脸吧》。”“好!”她爽快地答应了,看到她脸上的笑容,我的心慢慢放松下来。

(三)传递温暖,引导孩子学会自理技能

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特别渴望被关怀,老师要动员大家更加关爱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我班一名同学每天身上穿的衣服都不干净,而且特别好动,经常和同学们发生摩擦,几乎每个课间都有同学来告他的状,学习更是一塌糊涂。经过和他妈妈联系我才知道,这名学生的父母离异后,他跟随妈妈生活。而妈妈是出租车司机,每天早晨4点多出车,一直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母子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一面,孩子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先给他调了座位,换了一个新的环境,然后给他的作业减量,只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就行了,并让他的同桌监督他做作业。同时鼓励他上课发言,并及时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这名学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和同学打闹,作业也越来越工整。我还鼓励他自己洗衣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现在,他穿得干干净净,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玩耍,高兴的学习。子女

四、积极联系家长,引导家长科学教养

离异家庭的父母出于各种原因,对孩子要么娇生惯养,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么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这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家長及时沟通,引导他们对孩子进行科学教养,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离婚前的“阵痛”要避开孩子

在家庭即将解体时,夫妻双方已无法完成教育的使命。双亲之间的痛苦、矛盾和冲突,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冲击和精神折磨,使他们长期处于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果不及时纠正,会造成难以想像的后果。

(二)选择一定时机,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告诉孩子离异真相

让孩子明白,父母之间没有感情了,并不等于对他(她)没有感情,爸爸妈妈会永远爱他(她)。可以给孩子这样一种观念,离婚也是生活的一种选择,是正常现象,只有离异双方都具备了这种心态,才能平和地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

(三)不向孩子指责对方

夫妻即使离异了,也不要互相指责。双方要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向离异孩子的父母推荐有关书籍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比如《发现母亲》《我的事业是父亲》《幸福可以选择》《两个快乐的家》等书籍都可以帮助家长建立正确而健康的心态,从而逐渐走出阴影,监护孩子茁壮成长。

(四)为离异孩子父母树立信心,离异家庭也能培养出优秀孩子

父母离异肯定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但只要真正负起父母的责任,继续关心爱护孩子,对孩子施以科学的教育,同样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

总之,离异家庭的孩子,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关心关注他们,爱护保护他们,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相信真情,相信爱,一定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责任编辑:晓角)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儿童教育认识
请你们关心我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城市里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