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止痛贴配合丹七活血汤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09-03匡旭东孙家庆肖利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冠心内皮活血

匡旭东,孙家庆,肖利华

(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湖北 汉川 431600)

冠心病心绞痛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存在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危险,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1]。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但长期使用易出现耐受性,使治疗效果受限[2]。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多环节、多靶点干预以及辨证施治、安全性好等优势[3]。本研究观察了冠心止痛贴配合丹七活血汤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142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4]中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心血瘀阻型标准,主症:胸部疼痛固定不移,胸部绞痛、刺痛,痛引臂内侧和肩背;次症:心悸不宁、胸闷;舌脉:舌紫暗或存在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患者年龄40~70岁;心绞痛分级Ⅰ~Ⅲ级;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初发型、自发型和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者;因更年期症候群、重度神经官能症、颈椎病、甲亢、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所致胸痛者;精神疾病者;合并重度心律失常、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以及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有出血倾向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近1个月内接受手术或血运重建术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糖尿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2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龄41~60(54.82±5.37)岁;病程2~13(5.16±0.73)年;心绞痛分级:Ⅰ级16例,Ⅱ级38例,Ⅲ级17例。研究组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40~59(53.79±5.12)岁;病程2~14(5.30±0.78)年;心绞痛分级:Ⅰ级17例,Ⅱ级35例,Ⅲ级1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低胆固醇饮食、降压、抗血小板制剂和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规格:20 mg/片)口服,每次20 mg,每天1次,持续治疗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止痛贴配合丹七活血汤治疗。冠心止痛贴药物组成:川芎30 g、丹参30 g、木香15 g、乳香10 g、红花10 g、檀香10 g、冰片2 g,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捏成药丸,每丸5 g,制成6 cm×4 cm大小贴剂,嘱患者取卧位,将贴剂贴敷于膻中穴位上,每次贴12 h,每天1次,持续贴敷4周。丹七活血汤处方:黄芪30 g、熟地黄30 g、丹参20 g、红花20 g、赤芍15 g、当归15 g、郁金15 g、川牛膝15 g、枳壳12 g、川芎10 g、三七参10 g、桃仁10 g、生水蛭10 g、桂枝10 g、生晒参10 g、桔梗6 g、炙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有关标准评估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显效:心绞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心绞痛等症状有所缓解,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降低≥50%,心电图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无改变,心电图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比例之和。②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应用氧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水平,酶法检测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直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③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血脂代谢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TC、TG、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比较

2.32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NO、VEGF和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NO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NO和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治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检测均正常。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致病因素是冠状动脉硬化,由于脂质代谢紊乱能造成血液中脂质发生沉积,促进动脉内壁增厚,产生白色粥样硬化斑块,并因斑块的不稳定性和数量增多,极易出现脱落,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缺氧缺血,从而引起心绞痛[6]。血脂代谢异常包括TC、TG和LDL-C水平较正常情况显著升高及HDL-C明显降低,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造成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子,而纠正血脂代谢异常能显著降低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7]。研究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管内皮能释放出NO、VEGF和ET-1等多种活性物质,起到维持血管舒张收缩功能作用,其功能障碍则可损伤内皮、形成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8]。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能参与阻断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向甲基二羟戊二酸转化,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同时提升细胞表面LDL受体密度和活性,增强肝脏清除血液循环中LDL能力,发挥出降低TG、TC和LDL-C水平作用[9]。

根据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曾载:“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五邪》提到:“邪在心,则病心痛。”指出本病病位在心,所描述症状与现代冠心病心绞痛相类似[10]。现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饮食不节、阴阳气血失调、寒冷刺激和劳逸失度等因素,造成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常,破坏机体阴平阳秘之平衡,致使心脏和脉络失却濡养,导致胸阳不振、痰浊内生、气滞血瘀,从而出现心脉痹阻,引发诸症[11]。基本病机在于心脉痹阻,与肝、脾、肾功能虚损密切相关,故在临床治疗中应以通脉止痛、益气活血为基本治疗原则[12]。冠心止痛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给药方便、药效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所含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红花活血祛瘀、清心除烦;木香、乳香行气止痛;檀香温中行气;冰片清热解毒;诸药贴敷于膻中穴位上,其可宽胸膈、利上焦、降气通络,通过贴敷促使药效直达病灶,发挥活血行气、通阳化浊、破瘀通络之功效[13]。本研究在冠心止痛贴基础上加用丹七活血汤,方中黄芪、生晒参可大补元气;熟地黄、赤芍、当归和川芎益气养血;丹参凉血安神、活血养血;红花、川牛膝、枳壳、三七参、桃仁和桔梗善活血化瘀、宽胸理气;郁金活血止痛、清心凉血、行气解郁;生水蛭破血逐瘀消癥;桂枝和炙甘草振奋心阳;诸药合用,共奏通脉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1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赤芍、当归和川芎能在不同程度上促使患者冠状动脉扩张,降低冠脉阻力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状态,进而延缓冠状动脉硬化进程,有效缓解心绞痛等临床症状[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脂代谢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冠心止痛贴配合丹七活血汤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脂代谢,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冠心内皮活血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冠心七味丸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再狭窄的治疗作用研究
蒙药冠心七味片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冠心苏合丸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