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教临水照 字字恐成龙
——怀素《自叙帖》管窥

2018-09-01

江苏教育 2018年53期
关键词:苏舜钦怀素草书

读到唐代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诗: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不禁内心震动,扬雄云书为心画,怀素草书状如怪石寒藤,气象万千。这个“援毫掣电,随手万变”的怀素,那个书遍绿天庵里芭蕉的怀素,那个退笔如山埋而为塚的怀素,注定在中国书法史上彪炳史册。

怀素(725年—785年),字藏真,唐零陵郡(今湖南永州)人,后移居长沙。他有“醉僧”“狂僧”之名,俗姓钱,幼年好佛,七岁时到零陵“书堂寺”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性情疏旷,无心修禅,更饮酒食肉,交游名士。中年后出湘作万里壮游,南下广州,北上长安,更于邬肜、颜真卿处得张旭笔法,书艺臻于至善,草书出神入化,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他的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诸帖。而这些帖中尤以《自叙帖》为唐代草书艺术的代表作。

《自叙帖》系纸本草书。卷纵28.3厘米,横755厘米,126行,900余字。书于唐大历十三年(778年),为怀素50岁之后的书作。米芾《宝章待访录》《书史》、黄伯思《东观馀论》和清安岐《墨缘汇观》等都有著录。《自叙帖》传世墨迹有三种:一在武功苏子美家,一在蜀中石杨休家,一在冯当世家。苏氏所藏即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首六行早损,为苏舜钦补书。苏氏本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等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此苏氏本《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

台湾学者傅申在《确证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一文中认为此《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他认为《自叙帖》在北宋至少流传五本,元代至少有五六本,皆有苏舜钦补书前6行,而且各本如出一笔。在日本发现的《流日残卷本自叙帖》仅存第65至94行,共30行,三纸二缝,首尾皆缺。卷尾只有南宋二跋。比观《自叙帖》与《流日残卷本》实为同出一手之映写“双胞本”,行款与结字完全相同。而且两本接缝上南唐的收藏印“建业文房之印”及苏舜钦家五印也完全相同。真迹本《自叙帖》的下落不明,又有宋元人笔记中两则书论可以作为佐证:一是元陆友《砚北杂志》云:“怀素书,多苏才翁兄弟(按:即舜元、舜钦)所赝作。”二是宋赵孟坚《论书法》云:“今长沙所见怀素自叙,乃苏沧浪(按:即苏舜钦)辈书。”傅申先生此文较有说服力,但不管此帖是怀素真迹还是据真迹而写就的映写本,我们还是能从中追想到怀素草书之无穷魅力的。

怀素是个重名率性的书法家,不过大丈夫重万世之名也是无可厚非的。他受颜真卿、戴叔伦等书家、诗人及名流贵卿之激赏,各家纷纷赠以诗文,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怀素摘录部分当世名公对他草书的诗、序及品评,以狂草书成此卷。单从《自叙帖》的文辞可见怀素为有心之人,以书记录众人对自己书法之盛赞与推崇,可推想怀素对自己书法的自信与自得。当然对怀素书法的评述当时及后来是不胜枚举的,兹列几则,如: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唐任华诗赞云:“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癫狂。”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总之是用尽了溢美之词,这样的一个长于题壁的书法巨星,对于他的题壁书法我们只能追想而不能亲睹,总是让人心生遗憾的,当然《自叙帖》倒是可以作为追想他题壁书法的凭借,管中窥豹看怀素草书的艺术风格。对于怀素草书书法艺术,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借助酒神精神

《金壶记》说怀素“一日九醉”,醉后“草圣欲成狂便发”。入醉之后怀素忘我而发,进入一种如若无人之境界,纯为心性的自然流淌与宣泄,而这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如戴叔伦诗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又如许瑶诗赞曰:“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书为心画,怀素用舞动的线条表现出了酣畅淋漓的艺术境界,满纸云烟,气象万千,体现出了雄阔的盛唐气概。

二、于自然万象中感悟书道

正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怀素别传》云:“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又说:“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一一自然。”从夏云变幻中,怀素有了不一样的创作体会。孙过庭《书谱》云:“观乎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奇,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些论述与怀素的想法相合,书法本是寄情而发,没有人生感情的投入与体悟是没有根基的。

三、以篆、隶笔意入草

黄庭坚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黄庭坚作为宋代草书第一大家,他于草书是深有心得的,他认为草书应“与蝌蚪、篆、隶同法同意”,唯他与张旭、怀素三个悟得此法。我们从《自叙帖》中能读出,怀素书纯以中锋线条为之,偏锋很少为之。《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骨无筋者病。”怀素狂草妙在多骨微肉,为“筋书”。黄山谷说:“怀素草,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自叙帖》之线条如惊蛇入草,迅疾难挡,以筋书为之,书贵“瘦硬始通神”,此帖特点正是瘦硬。

四、章法变幻万千

单字如是,整篇也如是。全篇以细笔写就,笔画圆转遒逸,如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线质极好。单字的结字常有出人意料之构,令人称奇。全篇观之,笔势连绵,如疾风骤雨,一任千里。“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我们可以追想怀素当时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豪迈情景。

18世纪的法国作家布封在《论风格》一文中写道:风格即人。风格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准确体认之后所充分反映出的创作主体的创作个性,是创作家对客观现世的准确描摹的反映。我又想到了他僧人的身份,他出生零陵,或客居长沙。朱关田在《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认为:此二地是禅宗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派活动的地区。禅宗张扬外学,我觉得怀素的狂狷之气质近乎狂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有云:“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才、如其学!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才子之书秀颖,畸士之书历落。”无论文学还是其他门类的艺术,有其人必有其艺。怀素书风卓然独立成家,在中国书法史是无可替代,也是注定要万古流芳的。

猜你喜欢

苏舜钦怀素草书
怀素芭蕉练字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书僧怀素的籍贯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联谜考徒弟
怀素芭蕉练字
书法欣赏(草书)
败给自己的才子
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