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合上海铁路南站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往事

2018-08-28佘建中李秀峰杨晓燕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站旅客街道

佘建中 李秀峰 杨晓燕

[口述前记] 余建中,1954年1月生,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汇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7月任徐汇区漕河泾镇副镇长,2001年2月任漕河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2009年2月任漕河泾街道办事处调研员,2014年1月退休。余建中同志曾参与上海南站周边地块的动拆迁工作、铁路南站的建设及配套工程工作,及对南站周边进行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上海铁路南站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是“十五”期间上海市的一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上海铁路南站作为适应21世纪城市发展需要的标志性建筑,是上海铁路枢纽规划的南大门,是上海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其独特的交通运输和环境位置上的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海铁路南站工程建设,是于2002年7月28日正式启动的。当时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铁路枢纽图规划,上海铁路南站确定位置设在上海市徐汇区,位于新龙华村境内,原沪杭老线新龙华辅助编组站的西北侧,这正好处在我们漕河泾街道的管辖区域。为此,徐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更好地配合南站工程建设以及今后配合南站地区管理,在2004年4月,通过调整行政管辖区域,将周边的长桥街道、龙华街道部分区域划归漕河泾街道管辖,并同时明确要求漕河泾街道将以配合南站的建设、管理为重心,开展社区管理各项工作,确保南站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今后的南站地区的“平安、便捷、有序、文明”。经过广大南站建设者将近4年的辛勤奋战,上海铁路南站于2005年11月建成,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上海铁路南站建设工程除国务院批准的投资33.8亿元的主体工程(铁路站层及行车工程、广场及市政配套工程、邮政转运站工程)外,上海市还投资了近20亿元,配合主体工程改建了轨道交通1號线、3号线上海南站站,新建了周边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等一批配套工程。

上海铁路南站是世界上第一座圆形火车站,高42米、直径270米的圆形站屋为带内压环的空间钢架结构和全透明的阳光屋面材料,是由法国AREP公司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参加概念设计国际招标,经过3轮量标的中选方案。今天,圆形站屋内漫射天光的效果,能为最高聚集量达6000名的旅客带来良好的视觉、心理感受和独特的车站空间体验。外观上,有人说像只“大草帽”覆盖在南北广场中间;也有人说像个“大银盘”镶嵌在绿化带中,到了夜晚,整个站屋均匀发光,晶莹剔透;又有人说犹如“外星飞碟”,降落人间,真美。其实,这个富有个性的圆形站屋,象征“巨轮滚滚,与时俱进”,加上东南侧月牙状的长途客运南站建筑形成“日月相辉”的格局,展现了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建筑的新形象。每天6万多人次,全年365天2000多万人次,在这“日月相辉”下平安、便捷、有序地上下进出,走向四方。

社区管理要配合一个火车站平安运营,这对街道社区工作来说,既新奇又紧张,新奇的是这么重大的建设工程,竟然就在工作辖区内,配合其建设将是多么有意义;紧张的是,从来没有这方面的配合工作经验,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将来南站通车运营后又会是怎么样情况,紧张之余,责任和压力日趋沉重。

全力化解矛盾确保南站建设顺利进行

南站建设打响开工的“第一炮”,就是将一座经历了16个年头堆积,总量达22万立方的“垃圾山”铲平清走,建起了一排排蓝白相间的两层楼施工简屋,6000人的南站建设大军安营扎寨,原先死气沉沉、臭气阵阵的“垃圾山”,被人来车往、热火朝天的临战氛围所替代了。

紧接着,昼夜奋战的建设施工中,一系列涉及周边居民安宁生活的问题出现了:开挖深基坑,产生了机械的噪声;清渣运土的,造成了道路污染;工地的圈围,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特别是,随着基坑的深挖,桩基的深入,周边有的居民房屋出现了下沉、裂缝、门窗走形等等问题。其中,深基坑挖出的几十万土方,堆积在工地1500米外的空地上,形成居民区窗前的一个个小山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那堆土经雨水冲刷,天一晴就形成积土灰,一脚下去,连鞋帮都没了。窗子不能开,一开满屋扬尘,衣被不敢晒,一晒白衣服变成灰衣服。我们为此协调,一方面采取用尼龙网纱遮盖和种植草皮等方法降低扬尘。另一方面,上居民家做工作,希望居民理解、支持这个重大工程。南站建设的深基坑开挖和过街地道的打通,给周边两个小区的部分居民房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上百户居民反映家里楼体下沉,墙面开裂,顶楼渗水,门窗走形,意见也很大。对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组织机关干部、居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查看,了解情况,同时协调专业人员现场勘查,督促施工单位委托上海房屋检测权威单位,对房屋受损情况进行科学的检测,让居民知情,让老百姓放心。同时,在区委、区府的关心下,在区房管局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市、区政府和我们街道补贴出资对南站周边4个小区145幢20万平米的居民楼房进行平改坡综合整治,对楼道、外墙、上水、下水、路面、绿化全面进行了修缮整治。同时还对平顶捉漏,加盖了“红帽顶”,安装了楼顶灯光,使得南站周边的4个小区的居民楼白天崭新、晚上发亮,与整个南站的外景,交相映辉。

在配合南站建设的日日夜夜,我们让群众“了解有门、投诉有窗、找得着、放得心”;同时,全力配合南站建设,让南站建设保质、保量按期顺利完工。

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南站地区“平安、便捷、有序、文明”

在南站建设工程即将竣工前,区委、区府领导高瞻远瞩,要求配合南站周边管理的各有关部门走下去、请进来,调研、考察、制定好南站周边地区管理方案,确保今后南站环境不同于以往火车站,营造一个“平安、便捷、有序、文明”的上海南站地区。同时,由市、区有关方面抽调人员组建南站地区管委会,下设常务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南站地区管理;公安部门专设一个南站治安派出所,交警部门专派一个交警中队,城管大队组建一支南站城管分队,市容部门专配一个女子清道班。我们社区除了对应有关管理部门给予配合,还积极组织志愿者队伍进入车站广场,宣传服务,营造文明氛围。

南站通车初期,周边地区一度呈现出人们印象中的火车站混乱场面。“黑车”“摩的”“残的”猖獗,严重扰乱了南站地区的交通秩序;“黄牛”“小偷”“骗子”案件多发,严重影响了南站地区的治安状况;流浪乞讨和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践踏绿地等一些不文明现象到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南站地区的市容环境。为此,我们一方面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黄牛”“整治黑车”的联合行动,协调城管、保洁公司落实市容环境整洁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南站建设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专门停放场所,有的旅客为图方便、省钱,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随处可见。为此,我们专门组织看管非机动车的队伍,划定部分沿街和高架、立交、上下匝道等出口旁边的平台空地作为停放点,并开展宣传和教育,帮助搬放,解决了乱停车的现象;同时,我们社区还积极发动组织志愿者队伍,进驻南站地区,会同南站管委办充分利用南广场的资源,开展一系列“文明在南站”的宣传、教育、便民利民活动。

在创建南站文明示范区的活动中,先后开展了“有礼有序在徐汇”专题活动,“知荣辱、讲文明,我为南站添光彩”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学法、守法——安全出行与文明同行”知识问答活动,“文明礼仪在南站”格言征集活动。南站既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我们认为也是城市文化的窗口,为此我们还开展了“我眼中的南站”摄影展,“万米画卷绘南站,你我携手创文明”青少年绘画大赛等等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促进南站地区的文明建设,为广大旅客提供温馨的精神食粮,营造了社会文明同创共建的氛围,塑造了和谐的城市文化氛围。

南站地区的日常管理内容多,要求高,但旅客高峰时期的管理压力更大。南站通车后,根据区委、区府领导要求,一年里,我们积极配合南站管委办完成开站、“十一黄金周”和2007年春运的3次小、中、大考,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旅客的肯定和好评。在2007年上海市春运办开展的民意调查测评中,上海铁路南站位居榜首。

发挥抗灾智慧与应急能力,守护上海南大门

火车站、飞机场等大型交通枢纽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旅客聚集滞留,疏散不走。对于这种情况,南站管委办等方面制订了周密的应急预案。但真正碰到严重的,还是要数2008年春运前的那场冰冻雪灾。

2008年的春节前,南方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低温、冰冻、雪灾,恶劣气候几乎覆盖了整个南方,造成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等14个省(市、区)严重受灾,当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南方暴雪红色警报。老百姓的房屋倒塌了,庄稼冻死了,连一些地方的果树都冻死了,对于铁路运输来说更是成了灾害了:供电塔基倒塌,电缆崩断,电网线路被厚重的冰层覆盖,火车没法牵引,趴下停运了。本来很美的大雪,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这个白色“怪物”一下子使数个省份春运陷入瘫痪状态,正逢春节前夕,大量旅客滞留在南方各大火车站……

面对雪灾造成的种种揪心场面,从中央领导一直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基层干部、党员,都亲临第一线。受雪灾影响,上海铁路南站晚点到达的列车数量也大幅上升,始发列车也都停运了,持续的恶劣天气迫使上万旅客都涌向火车站。南站面临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原本设计较宽余的6000人候车大厅爆满了,外面的走廊、通道都挤堵了,连那“大草帽”的帽檐下,也水泄不通。

春运,是一个饱含中国人丰富情感的名词,一个承载中国人独特记忆的符号。但在此时,严寒冻僵了旅客坐车返乡的笑脸,雨雪冰封了他们渴望团圆的喜悦。大量滞留的旅客急迫、焦虑、失望,甚至激动、愤怒起来。这么多旅客拥挤滞留南站,除了将要受冻挨饿,还会出现挤压、踩踏等危及旅客生命安全和车站设施安全的隐患。面对如此复杂局面,市、区领导极其重视,亲临南站,应急指挥,组织疏散避险。春节前夕,1月30日晚上,我们接受了第一批旅客异地疏散安置任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当即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和南站周边居委干部,连夜出动,启动预案,联合周边汾阳中学,打开教室,用4个课桌搭成一个个双人铺。同时,派出工作人员连夜敲开轻纺市场店铺,购来了400床棉被,铺成了临时床;敲开电器铺,买来了几十个电热风扇,温暖教室。

“回家”的呼声此起彼伏,小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的叫骂声,场面一片混乱。街道党工委书记见状,当即命令嗓门大、个头高点的同志站在桌子上,手提小喇叭,向旅客喊话:“大家安静点!根据铁路方面预测,至少8小时以内没有列车进站,也不可能有班次发车,大家都挤在火车站将挨冻挨饿,还会出现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地区街道办事处奉上级之命,前来保护你们,照顾大家,请大家配合好一起渡过难关……”旅客从茫然、焦虑、急迫和愤怒中,慢慢安静下来。小喇叭继续在响:“请大家按秩序排队进教室休息,我们将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发车消息,送你们上车回家!”此时,在各组机关干部带领下,旅客们已开始一批批进入权当宿舍的教室,小喇叭随着队伍一直在响:“两人一张铺,被子是一垫一盖,两人合用,带小孩的加被一条,希望大家支持配合……”

近400号人占了学校的3层楼面教室,整座学校灯火通明,走廊里都是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区里的领导、街道机关干部、学校校长、老师、居委干部、志愿者都来了,饮用水和食品厂加班做出的面包点心也送来了,卫生中心医生、护士,还有电工、民工等等后勤工作人员也紧张地投入服务行列。小喇叭仍然时而在每个教室响起:“请大家各自看好行李,照顾好老人和孩子,有需要的提出来,这里就是你们临时的家……”

凌晨4时,看着一个个温暖的“统铺教室”,看着一张张趋于平静的脸孔,大家才松了口气,连续40小时的忙碌,于2月1日小年夜那天上午,我们终于获得命令,送旅客上大巴士去南站坐火车回家,滞留了两天两夜的旅客们欢笑欣喜,终于要回家了!不知是哪位旅客想出来的,一个教室的黑板上出现了不算工整但有力的几个粉笔字,“感谢上海,感谢领导、干部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转眼间每个教室里很多旅客都涌上黑板前留下密密麻麻的感谢感激之言……仍然是两路纵队,有序上车,车门前,几乎每个旅客不是挥手就是不停地道着“谢谢”,有人兴奋着,有人流泪着……我们在区委、区府坚定沉着的正确领导下,不辞辛苦,用成熟的自信,发挥出抗灾智慧和应急能力,圆满完成了配合南站抗灾应急的春运任务。

今天的南站地区,在上海市、区领导的关心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协力配合下,在管委办历经考验、统一协调下,在我们街道领导和同志们的珍爱和积极配合下,已经成为“上海市文明标志示范区域”“平安示范區域”“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志愿者服务基地”和“食品安全区域”。我们感到社区内拥有这样一个大型的公共交通枢纽,今后的管理、服务的任务仍然很重,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积极配合,将南站地区真正建设成上海“平安、便捷、有序、文明”的南大门,让它“巨轮滚滚,与时俱进”,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赵菲

猜你喜欢

南站旅客街道
杭州南站上线“智慧平台”
热闹的街道
候车大厅的旅客
张润秋北京南站有位好姑娘
街道生活
我是人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定格
金旅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