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好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2018-08-28张黎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1期
关键词:会址精神家园纪念馆

张黎明

96年前,13位中国共产党人汇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这幢不起眼的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开启了开天辟地的伟大征程。

96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同回到这里,追根寻脉,告慰先辈,告慰英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作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馆长,我非常荣幸,代表馆方接待了习近平总书记等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温入党誓词的神圣时刻。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心潮澎湃,十分激动。

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这个18平方米的房间按照当年会议场景复原布置。大餐桌、硬木椅、小圆凳、雕花茶杯、粉色花瓶、紫铜烟缸……习总书记久久凝视,叮嘱我们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他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房”,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共一大会址这个“红色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首任市长陈毅同志的亲自关心下,从1950年9月到1951年4月,经过半年多的寻找和勘察,终于勘实了兴业路76号就是中共一大会议旧址,并于1952年9月成立了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馆65年来,已从一个馆舍不足100平米、工作人员不足lO人的小馆,发展成为馆舍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拥有50多名高、中、初级专业人才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至今已累计接待观众1500多万人次。我们一定会遵照总书记的嘱托,保护好、利用好旧址,做好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纪念馆的守护者。

中共一大会址不仅是党的诞生地,正如总书记所说,它还是我们黨的根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要和党史打交道,每次一提起1921年前后的这段历史,我内心都十分感慨。比如说,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最年长的是45岁的何叔衡,最年轻的是19岁的刘仁静,平均年龄不到28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但是,在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他们关注的不是个人的利益得失,而是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在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条道路、将新生的政党定性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态度鲜明的。时刻准备着为了民族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这是大写的“爱”!又比如,山东代表王尽美,参加一大时的名字是王瑞俊,是一名中学生。回到济南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写下了“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的诗句。一大后,王尽美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27岁。可以说,在中共一大会址工作,每一次重温这样的先烈事迹,都是一次精神熏陶,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净化。所以,能够在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地方工作,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有崇高感,也有敬畏感,总觉得自己精神上非常富有。

习总书记在参观《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时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的确,这些文物历经岁月的淬炼,凝聚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多年来,我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非常重视文物收藏、保管和利用工作。并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史料,深入研究、解读文物史料,推出了大量精神产品,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解读文物史料,讲好党的诞生地的故事,推进中共创建史研究,策划、创作出更多的精神产品,让我们党的精神家园更加丰厚,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回到这里,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从中汲取力量。

猜你喜欢

会址精神家园纪念馆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失乐园
失乐园
邵建萍
参观八七会议会址
参观礼州会议会址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