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8-08-28向宏宇张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利培酮

向宏宇 张丽

【摘要】 目的 探析氯氮平辅助利培酮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7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通过随机号码表法分为普通组与辅助组, 各39例。普通组采用利培酮单独药物治疗, 辅助组采用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9、12周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总分, 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 两组PANSS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12周后, 两组PANSS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辅助组PANSS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普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23%, 明显低于辅助组的89.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64%与辅助组的2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使用氯氮平辅助利培酮进行治疗, 可以在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是为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关键词】 氯氮平;利培酮;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5.008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lozapine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XIANG Hong-yu, ZHANG Li.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Chengdu Dekang Hospital, Chengdu 6100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lozapine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8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mmon group and auxiliary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Comm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only, and auxiliar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3, 6, 9 and 12 week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score of PANSS score (P>0.05). After 3, 6, 9 and 12 weeks of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total PANSS score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auxiliary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total PANSS score than common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m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69.23% than 89.74% in auxiliar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mo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25.64%, comparing with 23.08% in auxiliary group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lozapine and risperidone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hile controll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a better clinical treatment regimen.

【Key words】 Clozapine; Risperidone;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癥相对于其他精神病症较为严重,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但临床发病率高达25%~30%, 难治性病症主要是因为使用寻常手段治疗不能治愈的病症[1-3]。氯氮平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病症的首选药物, 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都会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单独使用这一药物, 常常因为用量不当或方式有误等, 使患者产生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利培酮作为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可以有效的调节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或阴性症状, 并且目前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5]。本研究使用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 并分组进行观察探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2017年接收的7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号码表法分为普通组与辅助组, 各39例。普通组患者中, 男26例, 女13例;年龄32~54岁, 平均年龄(41.6±8.3)岁;病程5~12年, 平均病程(8.86±3.53)年;临床分型:紧张型9例, 偏执型

12例, 青春型18例。辅助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5例;年龄30~52岁, 平均年龄(40.1±7.9)岁;病程6~11年, 平均病程(8.54±3.16)年;临床分型:紧张型6例, 偏执型13例, 青春型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6, 7]:①年龄30~55岁;②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病症至少持续5年, 且使用过>3种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④患者与家属在知晓情况后同意进行此研究;⑤患者并无其他精神病症, 且身体器官与神经系统无异常, 同时对氯氮平与利培酮没有过敏反应。

1. 2 方法 普通组采用利培酮单独治疗, 利培酮初始剂量1.0~1.5 mg/d, 2周后增至4.0~6.0 mg/d。輔助组患者采用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 初始剂量利培酮1.0~1.5 mg/d, 氯氮平口服25~50 mg/d, 2周后增至利培酮4.0~6.0 mg/d, 氯氮平口服150~250 mg/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治疗手段, 1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 通过PANSS评分对患者的思维、感知、情感及行为进行观察, 同期检查患者身体特征, 用以测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8]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9、12周后的PANSS评分总分,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2名主治医师, 通过PANSS评分的减分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减分率≥75%为痊愈, 减分率50%~74%为显著进步, 减分率25%~49%为有效, 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PANSS总分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 普通组PANSS评分总分(75.15±10.23)分与辅助组的(76.56±11.5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 P>0.05);治疗3周后, 两组PANSS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辅助组PANSS评分总分(63.48±6.35)分明显低于普通组的(69.56±8.2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3, P<0.05);治疗6周后, 两组PANSS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辅助组PANSS评分总分(51.85±5.28)分明显低于普通组的(63.12±7.8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13, P<0.05);治疗9周后, 两组PANSS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辅助组PANSS评分总分(40.16±4.33)分明显低于普通组的(61.57±6.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453, P<0.05);治疗12周后, 两组PANSS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辅助组PANSS评分总分为(34.37±4.86)分明显低于普通组的(58.46±5.7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03, P<0.05)。普通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23%, 明显低于辅助组的89.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普通组患者中出现嗜睡2例、头晕5例、呕吐1例、血小板与白细胞减少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10/49);辅助组患者中出现嗜睡3例, 头晕1例, 呕吐2例, 血小板与白细胞减少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9/3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 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发病之前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非正常行为, 包括拒绝与人交流、社会交际能力明显下降、情绪波动明显等, 目前没有明显的病因。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更是具有>5年的精神分裂症病程, 同时使用>3种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中至少2种药物化学组成不同)足量、足疗程的进行治疗, 仍有复发, 甚至出现恶化[9-11]。当下,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但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区别于其他精神类疾病, 通常药物治疗手段效果差, 而加大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12, 13]。

相比于以往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来说, 氯氮平与利培酮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有着其代表性的优势, 可以在减少患者身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 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提高治愈率。氯氮平可通过抑制患者脑部运动神经系统, 使患者情绪平静, 可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 但因其作用的受体太多太广泛, 靶向不精, 身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加大剂量则更明显。利培酮是在氯氮平研发的基础上发现的, 与5-羟色胺2(5-HT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 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缓解情感波动;同时与多巴胺D2结合, 可在降低抑制患者运动功能或引起晕厥的前提下, 有效的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通过药物研究及患者的亲身感受证实, 利培酮可有效提高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愈率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14, 15]。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对比发现,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PANSS评分总分均有明显下降, 而同期辅助组PANSS评分总分均低于普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宜用药单一, 氯氮平辅助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用利培酮, 同时可有效的控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 因此两种药物可联合使用治疗, 在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同时, 有效的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 刘学文. 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17):9-11.

[2] 王文政, 蒲城城, 蒋江灵, 等. 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电抽搐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英文). 上海精神医学, 2015(4):206-219.

[3] 张丹. 中药联合氯氮平、舒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0):9-10.

[4] 陈丽波, 陈仙萍, 郑梦甜. 氯氮平治疗和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效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10):

338-339.

[5] 杨崇添, 黄永倩, 黄秀敏.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黑龙江医药, 2017(5):1047-1049.

[6] 李媛媛, 张云淑, 王红英, 等. 氯氮平片联合利培酮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8):1813-1816.

[7] 李静, 袁捷, 周雪丽, 等. 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药物评价研究, 2017, 40(5):691-695.

[8] 杨相国, 谢道伟. 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 17(10):1339-1340.

[9] 耿艳萍, 姜琳.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不良反应对比及护理要点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3):

171-172.

[10] 卢宝, 梁月竹, 王春钢, 等. 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12):2357-2360.

[11] 李家凤. 分析利培酮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北方药学, 2017, 14(5):131.

[12] 李江舸.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改善的对照研究. 慢性病学杂志, 2017(4):371-373.

[13] 曾义芝, 吴林玲. 利培酮和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觀察. 医药前沿, 2017, 7(24):126.

[14] 吴帅波. 分析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机体糖脂代谢的的影响. 心理医生, 2017, 23(2):167-168.

[15] 朱德超. 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 12(8):77-79.

[收稿日期:2018-01-23]

猜你喜欢

利培酮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利培酮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的改善作用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比较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