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高考形势下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

2018-08-27朱慧敏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高考历史教学有效性

摘 要: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3+X”高考模式打破传统文理分科机制,历史学科成为选修科目,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基于新高考形势有效开展历史教学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与研究。本文笔者结合教育经历和教学经验,在对旧高考与新高考的比较分析前提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提出有效开展历史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历史教学;有效性

伴随着新高考由试点走向普及的形势明朗化,旧高考模式下的历史教学不足日益凸显。与旧高考相比,新高考采取“必修+选修”模式,取消文理分科,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养成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素养。而历史在新高考中作为一门选修科目,选修数量与质量、选修科目与专业联系等要求教师高水平模式开启。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指引教师教学,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形成连锁反应。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两方面的目标。一方面是教师需要清楚认识到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培养为分数而学习历史、狂刷历史习题的学生。诚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受到各方的压力,但是,做一名有历史情怀的教育者也是我们不应遗忘的初心。其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过去式,在新高考形势下,需要落实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觀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融汇于教学全过程。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时,首先注重将本课内容定位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中,并结合本书前面所讲,联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大的调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其次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如提供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下降示意图及生产恢复柱状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感受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最后,充分挖掘经济史中的家国情怀,如介绍罗斯福总统因患小儿麻痹症致半身偏瘫只能坐轮椅却身残志坚的人事故事,让学生感悟其乐观豁达的可贵精神,鼓舞学生坚定梦想。这要求教师迅速从传统的三维目标观念进行转换,完成新一轮的革新。

二、创新教学内容

有趣的话题总是能吸引目光的聚集与灵魂的共鸣,然而,“历史老师很古板”、“历史课沉闷无聊”、“历史课看看教材就行”等是大多数学生心中的普遍想法,要想在新高考形势下兼具教学与学情,回归历史本位,上一堂不失历史味道与趣味的课,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创新教学内容:首先,可以基于教学重难点大胆尝试对教材结构进行调整,打破原有体系,形成独特的风格,换一套衣服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包括“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儒学成为正统”三个子目,一般思路会按照原因、内容、影响展开教学,平铺直叙,效果一般。笔者在教学中采取马克思·韦伯“人类权利的合法性基于魅力、基于传统、基于法理”的理论进行导入,围绕合法性含义将秦朝“焚书坑儒”、汉初“黄老无为”、汉朝“独尊儒术”连成一条线索,继而用“如何使这些理论合法性”进行过渡,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独尊儒术的内容分析,最后以卡尔·马克思的“一个国家的理论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对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进行影响探讨,首尾呼应。这要求教师熟练把握教材,注重教学与研究并重。

其次,可以基于课程主题联系时事热点,引发学生共鸣。历史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包括昨天。初中教材已进行改革,而人教版高中教材仍沿袭旧例,这就需要一线教师主动参与。例如,教师在讲解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时,可以联系4月13日美国联合英法对叙利亚精准打击事件,展示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在与美英辩论160多分钟无果的低头失落照片,使学生感悟落后就要挨打,感恩中国的强大力量。这要求教师树立时政意识并落实于教学之中。

最后,可以结合地区历史为教学适当添加乡土史内容,因为熟悉并伟大的人物或事件总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实业救国爱潮一知识点时,选择采用湖湘人物、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的创业事迹作为线索,探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而弥补过去学生只知张謇爱国救亡的缺陷,培养乡土情怀,这要求教师充分关注乡土历史,寻求其与教材的共通点。

三、方法落实理念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借助教学方法是落实这一理念的最佳途径。历史教学方法有多种,可是适合教学实际与学生学情的却不多。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与经验,倡导着重使用两种方法展开有效教学:其一,故事讲述法:笔者在任教初期做过一场对比实验,以抗战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例,A班直述教材内容,B班增添中国船王卢作孚“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效果对比明显,因为幽默真实的故事如同打破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总是会给课堂带来魅力;其二,情感教育法:高中学生的感性因素已经上升一个台阶,用饱含感情的话语展开教育是直击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一课时,出示七七事变中赵登禹师长临终前对流泪士兵说的话,组织学生齐读感受:“军人战死沙场原为本分,没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你去对老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为国牺牲,也算对得起祖宗。”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这位民族英雄不怕牺牲,誓死卫国的爱国精神,对接下来的课程也充满期待,注意力得到集中。

参考文献:

[1]陆元峰,张爱平.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

[2]匡双双.新高考方案下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以浙江省高考改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赵青.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4.

[4]孙龙飞.新课程历史高考中的情感教育研究(2007-2012)[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简介:朱慧敏,湖南省衡阳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新高考历史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