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8-27郑祖军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高年级小学

摘 要:小学阶段数学是基础性的教学科目,也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尤其是高年级的额数学应用题更是加大了学生解题的难度。而以往的教学环境下,对应用题的教学注重题目答案的讲解,忽视了解答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着重探讨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不再只局限于答案的讲解,逐渐提高了对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的重视程度。但因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将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充分地落实到教学中。为此,通过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得出有效的培养方法至关重要。

一、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现状

数学应用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实践相连接的综合性题目,可以分成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类,前者是由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而后者则更倾向于与生活的关联度。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而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能力之一,不过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不容乐观。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教学虽然开始注重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仍有大部分的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应用题例题讲解、学生课上练习、解题思路分析的僵化模式为主,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主观性,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而且,应用题的种类和来源多是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有限的题型无法拓展数学思维,难以形成解题能力。加上,由于数学高年级应用题对大部分学生的难度较大,教师大多会选择考察知识点相同,而难度大幅降低的习题,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对培养解答能力远远不够,且对于学习基础和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挑战性不高,对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提高十分不利[1]。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答能力策略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数学应用题,提出了以下的几点培养策略。

(一)注重数学知识点教学,提高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数学应用题是综合性较高习题类型,除了需要学生具备审题能力外,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解答能力的培养和解题的正确性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解答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通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充分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先要将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划分,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逐层递进地增加难度。接着,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要着重反复讲解,最大程度地让全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如小学五年级的《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课,就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难度分成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等内容,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应用题列方程上[2]。

(二)总结解题规律,培养解题能力

应用题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延展,从本质上看,内部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同种类型的应用题进行解题规律的总结,进而实现的培养解答能力的目的,并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例如,以五年级的《简易方程》单元的为例,因这一单元的内容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济简单方程表示数、解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以及列方程解决稍复杂应用题,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从简单的列方程表示数开始,逐渐地向复杂应用题解答推进。就可以为学生准备“某厂计划每月用水a吨,实际用水b噸,每月节约用水为多少”、“一块长方体形状田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和“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让学生对题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决应用题的内部关联,确定解题思路,形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选取实际生活题目,做好课堂练习

上文中已经提到,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包括了实际生活类题型,教师在展开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点,尽可能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增加学生对题目的熟悉度,激发解题的兴趣,不仅能够抓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也提升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数学教材中的《多边形面积》一单元中的长方形面积求求解,就可以设计为已知教室内的课桌长度为50厘米,宽为30厘米,求解面积为多少。或者在讲解方程时,也可以设计为甲、乙俩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比是7;8,如果从乙班走出四分之一,甲班进入6人,那么甲比乙多14人,求甲、乙俩班原有学生人数各多少。

同时,应用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也与解答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前,应用题的课堂练习受到抑制并出现多种问题,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目的不明和内容选取不当。从明确练习目的的角度来看,教师先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练习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接着将课堂练习细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更进一步地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课前练习设计的内容要遵循承上启下的原则,在上节课知识的前提下引出新的练习知识点。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制定明确的练习目的,并以此为原则按照练习顺序进行才能保证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借鉴上文提出的三点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春媛,高中数学解答能力发展实践路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6(01):88-92.

[2]杨正芳,浅议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7,19(08):209.

作者简介:郑祖军(1970—),男,重庆酉阳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阅读。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题高年级小学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对于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