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90后”辅导员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法的探索

2018-08-27魏丹丹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信息化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辅导员加入了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中,并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教育阵地中新的主角,而面临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95后”新一时代大学生的出现、教育体制的改革等难题,如何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梳理新的职场角色和确定人生定位等难题,成为新时代“90后”辅导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90后;辅导员;挑战;方法

一、新形势下“90后”辅导员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 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21世纪以来,“互联网+”、“云”等新概念的提出,加快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运用,高等学校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正不断的被其革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强个人对信息知识的学习,提高对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以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给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新的方式,一方面,手机、网络能大大满足广大学生的各种生活和心理需求,使学生能很快捷的了解各种新鲜的事物;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上,微课、精品课程、视频等新媒体教学材料的使用,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学生在教室外时间也能自学。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大学生各种求知欲的同时,也给辅导员带来不少难题,学生很容易接收到各类信息,但缺少较强的辨认力,如何强化学生的辨别力,这是需要辅导员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

(二)所面对的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根据2017年高校新增大学生的年龄分布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学生基本是95后,而00后学生也在逐渐占领舞台,新一轮不同年代学生的出现,给大学教育工作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95后”生长在一个物质文化经济信息等多领域全面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在生活、思想、行为上与以往学生存在着些许不同,他们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着强烈的“成熟感”,但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活跃,乐于接收新的事物,但缺乏耐力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行动上,创新意识较强,行动能力较差,且缺乏抗挫性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另外高校新生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如今有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存在心理问题,且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90后”辅导员只有了解了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这些特征,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

(三)新形势下教育体制的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朝着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不断深化,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如下:第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数量提出了要求,社会的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式发展,导致高校学生数量增多,学生的生源地、地域文化更加多样化,不少大学存在多个校区,对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提出了要求;第二,“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主观能动性,但分散的教学模式需要辅导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第三,毕业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互选模式,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难度,对“9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90后”辅导员处在三十而立之前的人生阶段,具备较强的工作热情和追求成功感的迫切愿望,但是大部分“90后”辅导员基本上刚从高校毕业,对于“辅导员”这个新的身份尚未能完全适应,“90后”辅导员需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对辅导员的职业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以便做好育人工作。

二、“90后”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角色定位压力

“90后”辅导员具备90后的特点,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但缺乏耐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是“95后”,从年龄上看,“90后”辅导员是距离他们最近的,具有同时代人所具备的困惑和不足,且从事辅导员工作不久,经验不足,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尚不熟悉,如何处理好自我提升和教育学生的双重任务,以及两者如何在相处中把握好“亦师亦友”的关系,做好管理者和朋友,领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变换,是“90后”辅导员所需要面对的难题。

(二)心理压力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辅导员的工作,那就是“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面对繁琐工作和各种社会压力,辅导员也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刚入职的“90后”年轻辅导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工作努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第二,工作的繁琐性和责任的重大容易让辅导员感觉心理疲惫;第三,年轻辅导员缺乏经验,时常担心工作中会出现问题,长期处于殚精竭虑的状态下,会导致心理焦虑;第四,辅导员日常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学生各种事务中,无暇顾及关系自身的职称评定、教学等其他个人工作,付诸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会使年轻辅导员心理失去失衡。辅导员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工作的效率、精神风貌等问题,在面对众多的心理压力,“90后”辅导员掌握如何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对于做好学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3]。

(三)生活压力

“90后”辅导员基本上刚步入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着家庭、经济等个人问题,而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基本是“白+黑”、“5+2”状态,时刻围绕着学生,这种工作模式无形中给辅导员带来了许多压力,同时需要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90后”辅导员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三、如何应对“90后”辅导员面临的困境

(一)创新工作方式,调整自身角色定位

辅导员具备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主要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变化,“90后”辅导员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学习和掌握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导者等多种角色,然而,辅导员扮演的角色越多,其产生的冲突就更多。如何做到既是严厉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贴心朋友,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根据工作的环境、内容、对象等因素,“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选择、调整身份定位,从而能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二)增强信息化能力,引领网络育人共同体

自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要求[1],国内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从建设“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不断在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等领域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在学生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熟练掌握信息的获取和操作能力,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提高对信息的认知、应用和教育能力,逐渐树立信息化环境下主体的网络意识、“互联网+”意识以及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不断增强信息化能力。“90后”辅导员要学会用信息手段将不同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整合成一个网络育人共同体,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同时利用网络完成工作内容的信息化积累,形成信息化工作体系。

(三)加强培养和關注,增强其工作经验和能力

刚进入职场的“90后”辅导员,具备较高的可塑性和工作热情,但同时面临着各种压力,缺乏对辅导员职业的深入了解,容易产生各种困惑,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对年轻辅导员的培养,通过组织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减少工作中的迷惑和不适应,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其次,“90后”辅导员队伍正处在成家立业的人生阶段,高校要适当提高其工资待遇,增强其幸福感。最后,高等学校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业绩考察体系,通过合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鼓励年轻辅导员努力地成长[4]。

(四)关注心理健康,健全辅导员心理咨询机构

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繁杂无章、付出的努力不被认同的学生工作,高校应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的辅导员,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事务分配体系,使繁杂的工作有条有理;同时高校可以为辅导员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安排辅导员进行心理测试,成立辅导员的个人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辅导员进行积极引导和治疗,不能对他们存在任何歧视和冷漠,尽最大程度的帮助他们。

参考文献:

[1]刘宏达,许亨洪.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升与工作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60-65).

[2]吕丽峰.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2:85.

[3]田伟力.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调适策略[J].教育探索,2012(7).

[4]徐超.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简介:魏丹丹(1990—),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工学硕士,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心理小测试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