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18-08-27甘甜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可行性影响因素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强,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在经济以及政策方面都给学生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给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以及社工介入的方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可行性;影响因素

高校中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分支,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对象是高校学生。学校社会工作通过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社会工作的原理以及方法等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投入,从而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高校社会工作通过加强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界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多元化的特征。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刚进入大学不适应的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人力交往方面以及就业方面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自卑、焦虑以及社交能力减退等是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负面因素。从社工角度看待,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社会环境的变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中虽然有学生工作,或者是有心理辅导机构,但是无论是学生工作以及心理辅导都不能够完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仍然需要社会工作介入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中去。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

(1)调节多方关系。我国的高等院校承担了太多的任务导致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各种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从而缓解学校管理工作的压力。给学校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创造空间。高校的社会工作人员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以及学习的环境,掌握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特征,并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从而制定全面的、科学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协调多方关系的同时发挥了教育的作用。避免了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实际社会的需求发生脱节现象。而且还增加了各方解决彼此之间矛盾的渠道,有利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的共同目标是帮助人们提高个体应对与解决困难的能力,而立足于向学校社工的专业方法,增权就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直接指导和实践维度。增权主要发挥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干预作用,这种干预模式强调为大学生个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调动周围一切关系和资源,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则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其自身的资源与能力,让学生和家庭担负起共同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责任。再来,学校社会工作是学生个人社会化的切实需要。学生在学校中除了要获得知识技的训练外,还要顺利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人的主要社会化就是与各种类型的环境协调和适应的过程,具体到大学生群体表现为大学生在群体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协调互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则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导致大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出现难度,所以专业的学校社工通过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监护模式,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适应社会并健康成长。

三、社会工作有效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

社会工作人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着专业的服务理念,相信每个人的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得到个人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消除自卑、迷茫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对自己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于生活的热情,并培养大学生主动发现以及解决自身心理出现的问题的意识。与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咨询工作相比较,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很容易地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学生心里的戒备以及不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候求助的主动性。社会工作在服务大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倾向于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补充了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以及咨询工作的不足之处,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更加有效。

高校学生社会工作应该更加倾向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具体来讲,学生社会工作应该采用专业的工作方法,从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着手介入,关注大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以及个人的情感变化。在进行小组专题活动中,社会工作人员应该对积极回应小组学生的共同诉求,达到让大學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的目的。社区工作就是通过高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学校辅助社区建设,而社区则为学校提供自身拥有的资源,让学生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增加社会阅历,增强自身心理素质。

四、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快速,社会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各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工作不能完全应对学生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应该介入到其中,通过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淙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0(21).

[2]王健.浅论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10(02).

[3]郭韶敏.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究及建议[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作者简介:甘甜(1993—),女,汉族,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与服务方面。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可行性影响因素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