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2018-08-27张琪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高校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又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并采取相关策略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方法以及安全教育体系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安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安全教育

一、高校安全教育现状

(一)缺少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从现阶段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情况来看,学校普遍缺少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导致相关制度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在安全教育经费方面,多数学校都没有成立专项教育资金,限制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也并没有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到学生的课程教育体系以及成长教育体系当中,也就是说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临时的,属于不定期的教育,因此所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二)安全教育方法比较落后

对于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来说,教育方法比较落后,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说教以及知识宣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例如在宣传栏张贴安全教育知识、开展安全教育班会、举办安全知识讲座以及辅导员说教等等。这些教育方法缺少创新性,并且教育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交通、心理健康、防火以及财产安全等方面,缺少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比如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网络暴力等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在心理以及思想等方面很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种信息的影响而出现一些问题,如果高校缺少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那么就会给网络不法分子提供可趁之机,为学生的安全埋下隐患。另外,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灌输,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缺少相应的安全教育实践,降低了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三)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多数学校都缺少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数学校都比较注重对新生的安全教育,缺少对老生的安全教育。而且在安全教育过程中,通常都是老师讲授,学生缺少相应的安全教育教材,限制了对学生安全教育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即便是一些高校设置了该课程,也只是一种辅助式教育,并没有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四年学习生活当中,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才会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力度。这种教育机制的应用,降低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与规范性[1]。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安全教育策略

(一)增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要想增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就必须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对安全教育机制进行完善,并做好安全教育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而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安全教育方法

传统的安全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安全教育需求,所以高校应该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首先,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比如防火知识竞赛、防网络诈骗知识竞赛等等,并设置相应奖项,通过竞赛活动营造一种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其次,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可以举办防火演练活动,向学生介绍逃生技巧以及火灾扑救方法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让他们在出现事故之后可以从容应对。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也需要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对安全教育平台进行完善,并通过该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咨询活动等,进而丰富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同时高校也可以对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完善。将学生、班级、保卫处、院系以及学生工作处等融入到该平台当中,并通过该平台对安全教育知识以及校园治安情况等进行及时发布。另外,各个学院也应该对本院的微信平台进行完善,为平台设置相应的安全教育专栏,再通过该平台对安全教育视频以及安全事故案例等进行发布,通过新媒体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进而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三)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一方面,高校应该对新生、老生等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引入公安干警,对安全教育队伍进行完善,通过小班授课的教育形式,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介绍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在吸引学生的基础上,增强他们对安全常识的了解,例如网络安全知识、防传销知识、防诈骗知识等等,进而对各种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避免。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对安全教育教材进行编制,确保教材的知识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并且教材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可以在教材中引入一些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點对案例进行点评及分析,实现案例和安全教育知识的有效结合,并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同时,为了增强安全教育效果,高校也可以将安全教育课程融入到学分管理当中,进而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与重视度[2]。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增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互联网平台利用等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构建“互联网+安全教育”的思维,对安全教育体系进行完善,进而增强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实现学生、高校、社会以及国家等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妮.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7):256-257.

[2]粟道平.加强安全教育 促进校园和谐——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21(4):141-142.

作者简介:张琪(1969—),男,汉族,本科,助教。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高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