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浅析

2018-08-27张凌燕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互联网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打造“互联网+智慧校园”立体架构大势所趋。本文在概述“互联网+智慧校园”立体架构的基础上,重点从顶层设计和模型架构方面分析了其具体设计与应用。尽管当前诸多高校在智慧校园理念的渗透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些许问题,仍应依托“互联网+”发展计划,力促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整体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立体架构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环境中,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依托所属关系,甚至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逐级传达,这样的管理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渗透逐渐显露出弊端。尤其是在移动智能终端在校园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打造智慧校园已经成学校教学管理转型的主要方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而高校打造智慧校园的计划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不谋而合,共同推动了校园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致力于对“互联网+智慧校园”的架构,接下来笔者就结合实际对离体架构与应用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概述

“互联网+智慧校园”理念的提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智慧校园的建设更加注重信息的价值,以及其在沟通各个教学管理环节中的作用,而学校要想充分践行“互联网+”的发展计划,也应该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互动与共享,不仅让师生能够获得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更能够为外界提供一个直观、系统的信息获取平台。

现阶段,在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传递的规模和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数据传输规模与现代的数据传输相比简直难以同日而语。数据传输规模从GB到PB的过渡,不仅见证了互联网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也为数据价值的挖掘提供了条件,即数据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沟通内容,庞大的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而对这些潜在价值的挖掘则能够建立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发展方向的模型,这就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精髓所在。“互联网+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要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在智慧校园中,师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数据能够在一個统一的系统平台中汇集,而学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师生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措施,这使得校园管理不再单一而盲目,而变得更加智,更加便捷。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支持下,我国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浙江大学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方案,在整体架构中,浙江大学从基础建设、校园环境、校园资源、核心应用、学习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师生能够在网络系统平台中接受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浙江大学进一步拓展智慧应用范围,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为师生打造更加便捷的网络校园服务模式,从而进一步凸显智慧校园的优势。

二、“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的具体设计与应用

“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还需要具体的应用规划。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走进校园,手机APP在类型上不断丰富,几乎囊括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习、阅读、外卖、健身、购物等,面对这样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对智慧校园进行设计。

(一)顶层设计

为确保智慧校园能够真正发挥服务师生的作用,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第一,教职工线上管理模块,学校应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信息化转型,利用系统化、分块化的思路,对教职工的客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教学管理要求对岗位设置,教务分配、工资查询等模块进行设计,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第二,师生互动模块,在智慧校园打造中,学校应该为师生互动提供充分平台,其中包括对“智慧校园”的宣传,对院系活动的通知,以及学生生活、学习等情况的管理,并建立通过的系统平台,让学生的数据及时生成、传递与分析,进而制定班级管理方案;第三,校内外资源整合,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推动校园资源优化配置,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为学生创业提供在线服务,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连接市场,通过与企业合作,抓住校园商机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二)模型架构

前面已经提到,在“互联网+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大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在于建立分析模型,为师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在模型架构中,学校可以建立危机预警模型,即根据多途径数据分析为学生安全预警,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安全;建立舆情分析模型,结合德育教育对学生对社会舆论的反应进行分析,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舆情中的异动进行分析预警,确保德育教育的与时俱进。

三、结语

在信息时代,信息在传递中呈现出的无边界、多元化、碎片化、瞬时性等,这使得人们不仅在生活习惯上发生了调整,在思维理念上也实现了创新。在校园教学管理中,“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是迎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高校在智慧校园理念的渗透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技术应用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计划,对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整体框架进行设计与实现,不断积累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这样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曦.“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2]贺建虎.“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5).

作者简介:张凌燕(1982—),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与服务。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互联网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