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创新

2018-08-27杨晓丽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新媒体高校

摘 要: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成为新的课题。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采用多种媒体同时发布信息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思想和舆论引导,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四有青年。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新时代;新媒体;创新;高校

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脑、手机的全民普及,以及网络的全面覆盖,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已不能满足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新媒体已成为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部分。新时代,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成为新的课题。

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1]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不仅要在学业上给予同学们充足的养分,还要在思想上给予他们积极健康的引导。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采用什么形式、方法、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展开探讨。

一、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避免一板一眼的说教式,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播正能量。中央电视台近几年推出的一系列电视节目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加油向未来”“中国谜语大会”“朗读者”等节目一经推出,深受观众喜爱,好评如潮。这些节目有弘扬传统文化的诗词、成语、谜语类,有普及科学知识的,有人文教育类,从节目编排、内容设置,都与传统的歌舞类、明星真人秀等娱乐类栏目不同,似一股文化清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涵养着人们的文学、文化、科学素养。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可从中借鉴,在形式上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河北农业大学自2014年以来推出“农大好故事”栏目,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学校专家、学者、教职员工、同学们的先进事迹,有“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全国模范教师杜国强、坝上精准扶贫专家张立峰、大洋彼岸学成归来的农大学子、标杆校卫刘博文等,从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到坚守平凡岗位的教职员工,从白发苍苍的学者到青春洋溢的学生,从细微处挖掘人物的闪光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感动。栏目兼具思想性可读性,至今已推出60多期,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二、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我们已经步入读图时代。单纯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相比,人们自然选择后者。图片生动形象,具有视觉冲击力、明亮鲜活的色彩,能够赋予文章直观的解读,相比而言,纯文字显得枯燥、沉闷。视频将娱乐性、教育性完美结合,在高校舆论引导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网络和新媒體在图文、视频传播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传播图文、视频信息,起到更好的舆论引导效果。打开清华大学的校园网主页,页眉的大图闯入视野,锁定你的眼球。从点击量上来看,首页大图新闻、小图新闻和未链接图片的新闻数值依次递减,从上万到几千,再到一千左右甚至几百,这一现象在高校网站中普遍存在。微博、微信将图文结合、视频应用到极致。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阿卡版《青春大概》MV于2018年5月1日于微博、微信同步推出,5月2日微博的阅读量达到300多万,微信达到10多万,网络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令人赞叹。

三、发布方式可采用融合多种媒体的“组合拳”方式

在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相关信息,以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阅读习惯,同时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舆论引导。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为例,自3月底,北京大学各校园媒体陆续推出文章,营造校庆宣传氛围。校园网、微信、微博陆续开设专题网站、发布校庆主要活动、推出系列专题报道等,从各个层面展现北京大学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精神气象。社会各界对此予以极大关注,5月2日至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头版头条相继报道。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

四、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在各种网络媒体进行直播,寓教于乐,广泛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借助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一些活动,可以调动广大高校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广泛参与进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方针,进行思想和舆论引导。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滋养大学生、滋养校园,就能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空间,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四有青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央网信办: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2]新华网: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3]新华网: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杨晓丽,河北农业大学。

注:1.本文系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7年度课题,名称:发挥官微影响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编号:GXDJ2017B024。2.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农业大学党建理论研究课题,名称:新形式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应用研究探索,编号:DJ20170205。

猜你喜欢

新时代新媒体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