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易视的“易”字

2018-08-27肖锦川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引申为圣人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易”字主要是“容易”之义,古汉语中的“易”字,用法却比较丰富。在古代汉语中,“易”作动词用主要是“改变”义,引申为“交换”,由“交换”引申为“替代”“蔓延”等义;由“改变”还可引申为“修治”“耕种”等义。“易”作形容词“容易”时引申为“和悦、平安”“平坦”等义,又由“容易”引申为动词“轻视”义。“易”作名词时有《周易》、卜筮之象、占卜官名、通“埸”等用法。

关键词:“易”;不可易视;引申义

“易”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容易”的意思,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解释有容易、平和、轻视、改变、交换及姓(Yì)等,但在古汉语中“易”的用法却更为丰富,正确使用它也并不容易,所以我们不可“易视”这个词。

“易”,从日从月,本义表阴阳交替变换,所以最重要的基本义是“改变、变更”。也许古人认为日月变换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情,因而也就有了“易”的第二个基本义“容易”。后来又由这两个意义引申出其他更为复杂的义项。2017年高考北京卷要求明析“不能易也 ”中“易”解释为“交换”的错误。该句是这样出现的:“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根据上下文,“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的意思是“即使圣人重生,也不能推翻柳宗元的言论”。因此,“不能易也”中的“易”意为“改变”,而非“交换”。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要求翻译“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句,其中的“易”就是“容易”的意思,整句话应译为“陛下兴起战事,容易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易”作动词“改变、变更”使用最为常见。如“改正朔,易服色制度”(《汉书·贾谊传》),指颁订新的历法,改变车马和祭牲的颜色,(以及)法令、礼俗。“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指时代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法律要随着改变以适宜时代的要求。课本中此义使用较为普遍,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廉颇蔺相如列传》)。由“改变”引申出“交换、互换”之义,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劉基《工之侨献琴》),“易之以百金”指“用一百金把它买(交换)了下来”。“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孟子·滕文公下》)中“通功易事”,解释为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意思是“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把孩子交换了以后啃孩子们的骨头吃”。课本中有“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羊易之”(《齐桓晋文之事》),“其次易服受辱”(《报任安书》)等。由“交换”再稍加引申就是“替代”的意思,如“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易·系辞下》),大意是:上古时候,人们居住在洞穴,生活在荒野,后世的圣人用建筑的房屋来代替洞穴,上有屋顶,下有四壁,来躲避风雨。由“交换”还可以引申为“蔓延、传播”之义,如《左传》中有“恶之易也,犹火之燎于原”,这儿“易”最好的翻译就是“蔓延”。再如“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整句意思是清除完(杂草)的根系,让它不能再次繁殖,害怕它继续蔓延生长,此外“易”就是“蔓延”的意思。因有“交换、变换”意义,所以“易”还可直接作“移”讲,如“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书经·盘庚》),最后一句意思是:不便移种子到新邑。

“易”由“改变”又可引申出“修治、整治”,如“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荀子》),意思是“百姓丰衣足食,土地就肥沃而整治得好,土地肥沃而整治得好,收成就会增加百倍”。如果“易”的对象是田地的话,则还可以理解为“耕种”,如“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耕种好他们的田地,减轻他们的徭役和赋税,就能够使老百姓富足起来”。2015年高考福建卷,要求阅读《孟子》的选段,其中有句“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底注此句中的“易”就是“修治,耕种”,意思是“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

“易”作形容词“容易”意思时与“困难”相对,如“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孟子·离娄下》),译为“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找,事情本来很容易却往难处做”。《国语·晋语七》中有句“贵货而易土”,意思是“重视财货,而不在乎迁徙到别处”,跟“安土重迁”意思刚好相反。《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滕王阁序》中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中的“易”都是“容易”的意思。“易”由“容易”很自然可以引申为“和悦、平易、平安”等意思,如语出《礼记·中庸》的“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白乐天取名“居易”,原本出于此,此句中的“易”,郑玄注:“易,犹平安也。”整句意思是“所以君子居心平正坦荡等待上天使命,小人则想以冒险求得偶然的幸运”。在《诗经·小雅》中有“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意思是“他如果回来走进了我的房来,我的心情就会和悦。他如果回家来了却不入我的房间,原因又有谁知道”。

可能是因为平坦的道路容易行走,于是“易”由“容易”又引申出“平坦”的义项,《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中“易”就是此义。由“容易”引申为带有意动用法特征的意义“轻视、看不起”,如“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之”(《汉书·儿宽传》)意思是,因为儿宽很称职,令皇上满意,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向皇上进谏,下属有些看不起他。《五蠹》中有“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解释为“因此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出自《史记》中有“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意思是“高祖做亭长时,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没有一点钱”。

“易”还可作名词使用。首先是《周易》的简称,后来逐渐引申为卜筮之象(或阴阳变化现象)和占卜官名。“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和“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中的“易”都是《周易》的简称。“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易抱龟南面”中的“易”则是指占卜官名。最后还要注意“易”除了作为姓氏外,还可通“埸”,即边界,如“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荀子·富国》,“吾易久远”(《汉书·礼乐志》)中的“易”。

在古代汉语中,由“易”构成的词语也不少,有些使用频率还很高,如“易安”,安适,舒服,如“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易易”,很容易,如“荣禄固操、莽之才……待之恐不易易”(《谭嗣同传》);“易箦”,更换床席,指人将死,如常用的“易箦之际”,就是“临终的时候”;“易与”,有容易对付和容易相处两个意思,前者如“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史记·项羽本纪》),后者如“君居常若易与,而廉稜整整弗少弛”(《铁柯记》)。

参考文献:

[1]刘鉴平,邹联琰.文言常用词手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肖锦川(1973—),男,湖北航天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教材教法。

猜你喜欢

引申为圣人
兔死狗烹
非暴力
贪(tān)
家奴的辛酸史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神奇汉字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徙木立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