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信与担当,继承与创新

2018-08-27郝敬宏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学类语病选材

摘要: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试卷在选材上体现了文化自信与当代中学生的担当,在题型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文化自信与担当在古诗文、论述类文本、语言运用、语句仿写、小说阅读等的选材上有鲜明体现,题型的继承表现为论述类与去年完全一致、文学类阅读依然是小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形式基本没变,创新体现在革命题材科幻题材小说开始出现、语用部分更加注重实际运用、写作把任务驱动与想像结合在一起。继承的在2019年复习中要继续坚持,创新的要加以重视。

关键词:高考;选材;题型;2019备考

高考历来担当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目的。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三套试题,我们可以概括为:在选材上体现了文化自信与当代中学生的担当;在题型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

一、选材上: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当代青年人的担当

文化自信表现在多方面。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在古诗文所占的分值与选材上。古诗文所占的分值虽然比去年少了1分,但依然占34分。其选材坚持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观,突出了文化的育人功能。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文分别讲述了鲁芝、王涣、纯礼的故事,三个人全部都是正面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对于广大高考考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示范。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分别为李贺的《野歌》、陆游的《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王建的《精卫词》,诗中所洋溢的豪迈之气、爱国之情、填海之志,让每一位考生读后都能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

文化自信还表现在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的论述类阅读选的是诸子学说的坚持与创新,是“照着讲”诸子、“接着讲”诸子的问题。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的语言运用部分,选的是昆曲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这几篇选文鲜明地代表了高考出题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要对民族文化有自信,要做好传承与创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的仿写题,所给示例是“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仿写题所给的材料强调的是当代青年人要努力创新、复兴国家的凌云壮志。

文化自信还表现在当代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上。无论是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量子科学实验、语言运用部分的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还是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的中国知识产权创新与转化,还有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中中国图书出版的进步,都体现了当代中国科学、创新、文化出版等行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阅读了解,对于增强广大考生的文化自信有着不言而喻的育人作用。

当代青年人的担当表现更为突出。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中的《赵一曼女士》是革命题材小说第一次出现在高考之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国家的解决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抛头颅洒热血,此种家国天下的担当精神值得当代青年学生学习。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的“网络中的被遗忘权”、全国3卷中的“城市弹性”都是当代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体现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担当。

二、题型上:体现了考查能力的继承与创新。

(一)继承方面:

1.论述类阅读得到了完全的继承

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试卷,我们发现:论述类的阅读考查方向与2017年基本一致。特别是2017年发生变化的论述类阅读第二题“把握全文的观点与论证思路”在2018年三套全国卷中全部都有体现。2018年整个论述类的阅读和2017年的阅读相比在题型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说明论述类阅读的这种题型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也代表了高中语文论述类阅读教学的一个方向。

我们知道,论述类阅读以前的时候我们也称之为社科类阅读,社科就是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一种,因此这种文体比较讲究语言的严谨与论证的逻辑,所以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作者的论证思路,是阅读社科文的重点。2017年高考试题第2题的变化,一下子改变了论述类阅读的格局。所以2018年全国三套语文试卷,论述类阅读的题型保持了全部的稳定。

2.文学类阅读继续考察小说

文学类阅读继续前几年的小说考查不变,其分值稍有增加,分别选择了《赵一曼女士》《有声电影》《微纪元》三篇小说,小说考查的内容,也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涉及小说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情节安排等。小说三要素依然是考查的重点。所以2019年的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依然是文学类复习的重点,散文可以作为一个次重点来做复习。

3.非连续性阅读与去年保持基本一致。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试卷中,全国2卷与全国3卷分别考查了知识产权与图书出版业的情况,几则材料中都涉及了柱状图。只有全国1卷没有出现图,但是在语言运用部分则出现了关于读图能力的测试。这一点上可以说保持了和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一致性。

(二)创新方面:

历年高考的创新都应得到重视,因为高考题型的创新不仅表示出题人对于猜题命题的预防,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出题人对于考生考查能力的变化,也往往预示着国家考试的新方向。

1.文学类阅读中革命题材小说与科幻小说开始出现,新的考查重点也开始出现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语文试题,文学类阅读中开始出现革命题材小说与科幻小说,这是小说阅读题材的一个重大变化,而这一变化特别是革命题材的小说,恰恰是高考"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素养。

在题型上,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的最后一题突破了以往对对小说题目与主题的考查,从小说现在与过去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入手,立足于现代叙述过去事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的育人功能。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的科幻小说,更是幻想无数年后地球与人类的灭亡,并让考生谈一谈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2.推断题隐藏、图文转换与仿写的变型再现,体现了高考的稳中求变

与2017年相比,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推断题形式上的完全消失,只是在全国2卷的写作材料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素材中提到的这个故事,在统计学上被称作"幸存者偏差"。實际上是一种逻辑陷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据此,我们可以说推断题消失了,但是课标所要求的思辨能力却没有消失,而是以写作材料的思辨性隐藏了起来。

图文转换与仿写题再次回归,却在内容上与我们个人的发展规划、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特点。

3.语言运用部分是最大的创新

其一是把成语、语病和连贯体放在具体语境中去考察。我们都知道这一部分考查的重点是语言的运用,因此把这三个延续了多年的题目放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就更加体现了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相信在2019年的高考中会继续这一考查方式,所以在2019年的高三复习中,语言运用部分更应侧重于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成语的使用、语病的修改、以及语句的连贯。

其二是成语、语病、连贯题的考查重点都发生了变化。成语题开始考查具体语境中相似成语的辨析,更加突出成语的使用;语病开始考查语病的修改,侧重于正确使用句子;连贯题也由原来的填空式变成了选择式。相较于去年,难度上都有所降低,特别是连贯题,难度相比于去年有不少的降低,这也是基于去年这类试题普遍反映较难情况下的一个相对调整。

4.与2017年相比,写作部分是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最大的创新点

写作是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写作的变化也往往代表了当年语文改革的风向标。201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是其中最大的变化。

作文采取纪年的方式,记载了这一批世纪青年成长的两部分。从2000年到2018年是已经过去的十八年,这一部分是历史,是回顾;从2018的2035年间中间只有一个2020年实现全民的小康,中间全部是省略号,是畅想未来的部分。所以题干要求考生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上,回想过去,展望未来,写给下一个十八岁的人。我们会发现这一材料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写什么,写给谁看。写什么就是写你十八年的过去,写你对以后十八年的一个展望。你在十八岁之前有什么感受,你在十八岁之后有什么理想,怎样去奋斗。这些你都可以写,这是"写什么"。"怎么写"部分要求你心中有人:面对2035年的十八岁的青年。你可以讲十八岁之前,十八岁之前是我们理想的确定,是我们追梦的时候;也可以讲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经历,这是我们为理想奋斗的历程,是理想实现的过程,是圆梦的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发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任务驱动与联想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写作题型是今年最大的一个创新。

三、2019年高三语文复习的建议

1.论述类阅读要注重整体阅读,选材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语段的压缩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论述类整体阅读能力,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列出全文的思维导图,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2.文学类阅读以小说为主,散文为辅,选文可以适当出现一些现当代作家的革命传统题材小说。

3.实用类阅读中,新闻阅读依然是重点。要学会阅读新闻,阅读新闻的链接,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新闻的内容,从而提升实用类阅读的整体阅读能力。

4.古诗文阅读保持以往的复习方式,选择题以单选为主。名句名篇部分要注重《论语》,因为《论语》中许多名言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治国理念。

5.语言运用部分要注重具体语境的考察与运用。成语侧重于近义成语的辨析,语病要侧重辨析与修改。

6.2019年的写作有建议:

第一,关注当下的热点,抓住热点背后的育人点。

第二,关注青年人的成长,关注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关注任务驱动与联想类作文的合理结合。

作者简介:郝敬宏(1974—),男,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特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青岛市拔尖人才,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文学类语病选材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去除语病,拥抱健康作文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年度图书
高考语病题辨析三部曲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例谈词语语义重复的问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病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