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2018-08-27纪顺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共享整本书散文

摘要:整本书阅读历来受学界重视。进行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学情与阅读教学现状为依据,需要重视文本选择、阅读方法、阅读评价等多个维度。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可以选择短篇散文作为整本书阅读素材,并运用批注方法整体阅读,在共享中评价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散文;批注;共享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一直是学界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如何构建课程体系,如何有效实施,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都有多种尝试。叶圣陶先生基于20世纪40年代学生不读整本书的现状,建议中学语文教科书“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1]。可见,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早已存在,其价值不言而喻。此外,整本书阅读的着眼点应该是“阅读”,然后需要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思考、品味,并且需要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阅读难题。同时,将阅读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如果有一定的拓展那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了。

笔者总结近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经验后认为整本书阅读应当与学情及阅读教学现状相结合,以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且以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为旨归。以下试从文本选择、阅读方法、课堂教学等方面逐一论述。

一、文本:短篇散文

从近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文本多以长篇为主,包括小说、传记等。这些文本有其自身的价值,但实施起来有诸如时间跨度过长、课堂教学实施困难等问题。郑桂华老师就曾说:“整本书阅读在课堂教学中不好操作。从性质上看,整本书的阅读在阅读基础、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感受、阅读评价等多个方面都是很个性化的,而课堂时空恰恰相反,它是一种高度聚焦的、几乎所有方面都是统一的,很难复制真实生活中的阅读。”[2]如果将阅读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其课下完成整本书阅读,又不能保证学生完成的质量。因此,如何选择文本便直接关系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推进与实施评价。

“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本书”应当是经典,这是实施这一阅读教学方案的共识。但此“经典”如何界定,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眼中的“经典”也不一样。叶圣陶先生认为,整本书所说经典,不专指经籍。这是很有远见的。叶先生后来在为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作序时指出,狭义的“经典”是指“经籍”,广义的经典,就包括堪称典范的著作。[3]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中的文本选择应当依据“堪称典范”这一标准。当然,一切应以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主要目标。吴欣歆等老师在《书册阅读教学现场》这本著作中就选取了小说、传记、美学专著、科学论著等不同题材与体裁的文本,确有见地。

笔者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文本名为《笨拙的力量》。这本书是《读者》数十年卷首语的合集,以散文为主,其作者都是享誉文坛的大家。有纪伯伦、托尔斯泰、林清玄、杨绛等。几十年来,《读者》卷首语栏目以其独特的“人文性风格”和“清淡自然、清淡中见真诚、自然中透情韵”[4]的语言风格感染着读者。如林清玄先生的《一声鸟或一堵墙》中的“我们如果有颗安静的心,即使是默默坐着,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当时间在流动的时候,使人感觉到自然中美丽的景观固然能撼动我们的心,但人文里时常被忽略的东西,也一样能震荡我们。例如一口在荒烟中被弃置的古井,例如海岸边已经剥蚀的废船,例如一个在村落边缘捡到的神像,例如断落了的一堵墙。”[5]这段文字文笔清新、温馨流畅,情感跃动、淋漓尽致。

《笨拙的力量》所选的文章不太长,大多在700字左右。课堂上师生齐读,5分钟之内就能读完,有效节约了阅讀时间。笔者在一个实验班进行了一学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虽整体耗时长,但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对《笨拙的力量》一书中每一篇散文的品评,师生可谓获益良多。

二、方法:批注阅读

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如果只读而不写,不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固化下来,那么这种教学尝试的作用不大。因此,笔者在每节课教学前,先进行的是10分钟的《笨拙的力量》的读写:主要是5分钟阅读与5分钟的感悟写作的分享。一学年下来,在课上共进行了约2000分钟的读写,这对教学任务繁重而课时相对较少的高中语文课程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除诵读之外,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便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一种阅读方式。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必须以精细正确为前提;能精细正确了,是否敏捷迅速却是判定成绩应该注意的。”[6]可见,叶老强调读书除了要精细之外,还要敏捷。10分钟之内的批注阅读基本可以达到这个要求,它很灵活地结合了读与写。学生边读边批,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语言的表达,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当然,在正式开始“批注式”阅读教学之前,笔者会进行批注示范。除对情感脉络、意境、语言或者文眼等各个批注角度的示范外,也会有夹批、旁批与总批等不同批注形式的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从开始的不知如何落笔到后来较为熟练自如的批注,可以说此举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如学生对萨缪埃尔·沃尔曼《青春赋》的旁批:

1.不要悲观,不要沮丧,无论何时,都要有一颗乐观的心。时刻用心灵的阳光融化内心的冰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生活抱有一份憧憬,多一份微笑,多一份生活。

对曼迪诺《永恒的变化》的夹批:

1.生活有起有伏,不全是平坦,也不尽是坎坷;

2.一切失落与不幸都将要过去,不要沉溺与过往的悲哀。

对普里什文《人类的镜子》的总批:

以人为镜,知善恶。以史为镜,知兴衰。两个人在这世界里相遇的几率为千万分之一。更无从谈起,相知、相依。若相遇、相知,请相依、相惜。

这些批注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使学生既在宏观上把握了整本书阅读,又在微观上锻炼了读写的能力。

三、教学:课堂共享

整本书阅读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可能成为一个自足的整体,但若放之课堂教学中,则会显得过于静态化。为此,笔者设计了课堂共享这一环节。对单篇文章来说,有师生共享同一篇文章的批注,也有学生分享相关文章的思想,还有在整本书阅读全部完成后,对整本书主题、素材的整理。这些课堂共享是随机的,其目的在个体整本书阅读静态化的过程中加入动态的分析与推进,使整本书阅读更加高效而有价值。如对黄湘《无法偿还的是无价的》的批注分享:

师:我看到的是一种无法挽回甚或无法回首的伤痛,正因如此,才可能更值得铭记。或伤或痛,或苦或乐,无法补偿,或许遗憾,但深沉隽永。

生1:比如说失败给人经验,挫折让人成长,在心灵遭受无法愈合的伤痛后,人才会变得更加成熟。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失败或挫折也是无价的。

生2: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场景:夜幕降临,哪怕黑夜漫漫无际,哪怕绝望,寒意肆虐。心中有光,终会冲上云霄,刺破苍穹,带来光明,带来希望。弥补不了,那就往前看,无价常向绝处求。

生3:昨天我读到一篇文章,讲的大概跟赞美有关。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些事情(比如我们做错了什么)无法挽回,那何不赞美?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赞美他人,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少一些侮辱,世间便少一些寒冷,多一句赞美,世间便多一缕阳光。

在分享赵晓东的《把苦日子过甜》这篇文章的阅读感悟时,有学生联想到了严歌苓的《活得过瘾》一文,在分享完严先生的文章之后总结批注:

不是故事不完美,是我们对故事要求太多。少一份期求,多一份坦然,悲伤的故事也会变成充满欢笑的歌谣。

这实际上已经将整本书阅读、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了。这也是笔者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的。当然,既然是整本书阅读,就需要对笔者所选的《笨拙的力量》进行整体把握与探究。在完成这本书的阅读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对这本书的题材进行整体把握,共总结出生命哲理类、生活体验类、生存精神类等多个主题素材,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性,从整体上把握《笨拙的力量》。

四、后记:反思提升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结合课内教学,引导学生加强阅读、提升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尝试。真正实施起来,会有多重困难。笔者选取《笨拙的力量》这本书开展整体书阅读,正是基于学情与阅读教学现状的选择。但这本书中的文章相对较短,不能完全满足高中生的阅读需求,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可以有所改进的。

进行整本書阅读,从表层来看是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从深层看,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思维能力。“通过推动学生认识过程的完善,整本书阅读也在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7]

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整本书阅读,特别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散文整本书阅读,应当进行提畅。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何可为[J].语文学习,2016,(7).

[3]李怀源.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4]龚奎林,等.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智者梵音——— 《读者》“卷首语”栏目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7,(2).

[5]读者杂志社.笨拙的力量[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6]潘建品.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传统语文教育策略与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6128】

作者简介:纪顺(1990—),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中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散文、作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享整本书散文
《论语》整本书阅读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