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东盟的广西跨境公路运输发展研究

2018-08-27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越南跨境广西

宋 健

(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 广西 南宁 530028)

0 引言

跨境公路运输是指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签署的汽车运输协定,通过对外开放的边境口岸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运送旅客或者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更加频繁,跨境运输在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纽带作用,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仪对广西的“三大定位”明确提出要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通道。发展跨境运输是广西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因此,研究发展跨境公路运输并深入推进实施,对广西开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发展跨境运输的必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促进广西国际物流的发展

广西口岸一直是西南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货物经过广西口岸进出口,特别是西南、东南和中南地区许多货物都经广西口岸到越南及其它东盟国家。友谊关口岸更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物流通道。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内一些制造企业及IT企业逐步将产业转移至劳动力成本低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生产,但一些配套的高端器件仍在国内,而这些国家航空和海运业务尚不发达,需借助我国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转口欧美市,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区域物流需求。发展跨境运输,可引导我国内地及越南北部的货物从广西沿海口岸进出口,大幅增加广西口岸的过货量,扩大贸易规模,从而促进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运输给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服务,从而带动广西国际物流业大发展[1]。

1.2 有利于促进边境地区发展

过去10年,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9%,每年贸易额达2 500亿美元,其中约30%依靠跨境公路运输完成。跨境运输作为连接国与国之间的桥梁纽带,依托互联互通及跨境直达的优势,能够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无缝对接,吸引产业转移在边境城市布局,为企业及沿线地方政府带来可以预期的贸易及投资机会,形成产业集聚区和边贸隆起带,促进边境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富民兴边。

2 发展跨境运输的现实条件分析

2.1 广西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快速发展

广西不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交通运输合作,通过实施“陆路东盟”和“水路东盟”战略,与东盟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为跨境运输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1)国际陆路通道。根据广西公路网布局,共规划12个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的国际公路通道接点,其中高速公路接点4个,普通公路接点8个。目前已建成连接友谊关、东兴口岸的高速公路,连接水口、龙邦口岸的高速公路预计2018-2019年建成。普通公路通道已全部建成高等级公路。

(2)中越边界桥。中越北仑河二桥2016年已建成,目前正在完善开放的相关联检及查验设施等附属设施。中越水口-驮隆二桥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的手续,即将开工建设。此外,中越峒中(横模)大桥项目前期工作也正在加快推进。

(3)海上互联互通。广西北部湾港已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1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钦州港已开通直航东盟的“中国钦州港-韩国-印尼-泰国-越南”外贸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达35条(其中外贸17条、内贸18条),与东盟地区的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建立了海上运输往来,成为我国与东盟地区海上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前沿。

2.2 广西口岸业务量平稳增长

广西有口岸25个,口岸开放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唯一一个沿海、沿边、沿江的省区。口岸货运量由2011年8 342万t提高到2015年1.02亿t,集装箱量由2011年26万标箱提高到2015年的42万标箱,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和13%;口岸出入境人员由2011年599万人次提高到2015年的1 041万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由2011年22万辆(架、艘、列)次提高到2015年44万辆(架、艘、列)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和15%[2]。友谊关与东兴口岸在全国沿边公路口岸中综合实力排名处于前列。2015年,友谊关口岸出入境交通工具量居第1位,外贸货物吞吐量、出入境人员数量居第2位;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居第1位。良好的口岸条件是跨境运输发展的前提。

2.3 广西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

从下页表1~2可知,十二五期间,广西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10%,其中与东盟的进出口额增长较大,增长了292%,而在与东盟的贸易额中,越南占了85%的份额。在多种运输方式比较中,公路运输增长迅速,2015年跃居第一位。广西与越南陆路接壤,跨境公路运输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与东盟特别是越南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对跨境运输提出强劲需求的同时,也为跨境运输提供发展空间。

2.4 跨境公路运输政策支撑

目前中越间签署的《中越汽车运输协定》《中越修改汽车运输协定议定书》《中越实施汽车运输协定议定书》《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简称“GMS便运协定”)等双边、多边跨境运输协定及国内法律、法规、规章为跨境运输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表1 广西进出口总值分运输方式统计表(十二五期间) (亿元)

数据来源:南宁海关

数据来源:南宁海关

3 广西跨境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年来,虽然跨境运输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就广西的区位优势而言发展依然显得缓慢,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口岸的瓶颈作用依然明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口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十二五期间,广西口岸基础及配套设施总投资13.79亿元,平均每年只有2.7亿的投入。目前除龙邦口岸建设了车辆检查现场、友谊关口岸建有与凭祥综合保税区共用的出入境货车检查现场外,涉及跨境运输的东兴、水口两个口岸均未建设出入境车辆检查现场,缺乏基本的查验和监管设施;部分口岸监管场所缺乏查验所需的货物位移、装卸配套器械。目前广西口岸没有建设危险品货场,制约危险品的进出口业务的发展。

3.2 跨境运输便利化程度不高

(1)口岸作业配套设施规划衔接不合理,对出入境车辆的交通流组织与查验监管的有效衔接统筹考虑欠周全,制约口岸通关便利化;外方口岸道路条件、查验设施相对落后,查验能力不足,通行能力受到制约;口岸物流园等场站货物集散功能没能有效发挥。

(2)口岸各部门没有实现信息共享,无法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大通关目标。目前跨境运输车辆的备案表格与通关所需填报的表格各部门不互认,不统一,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表格样式要求,但是各部门所需填报的表格内容存在70%的重复填报。从事直达运输的企业及车辆信息事先都已在口岸查验部门处备案,但车辆每次出入境时,仍需提前报送与备案信息相同的纸质通关材料办理通关手续。

3.3 跨境运输方式落后

目前,广西所有对外开放的公路口岸,中越跨境运输方式为口岸换装货物为主,即车辆只能在中越双方口岸限定区内货场换装货物,直达运输车辆数占比不足1%。限定区内场地狭小,经常造成拥堵,大型换装设备无法投入使用,一些口岸还依靠人工换装,效率低下,换装费、停车费等诸多费用增加了跨境运输成本,车辆换装还易造成货损货差。十二五期间,除友谊关口岸进出境运输车辆增长较快外,其它口岸增长缓慢甚至略有下降(见表3)。

表3 广西陆路口岸进出境运输工具统计表 (辆次)

数据来源:南宁海关

3.4 《中越实施汽车运输协定议定书》得不到较好履行

受机构编制、查验配套设施不配套、边防管控的压力以及管理问题的影响,直达运输车辆数量一直受到限制发展。如目前边防部门一直沿用1986年以来的编制数,随着出入境人员、车辆逐年上升,人员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在海关监管层面,对外国车辆的担保要求要有中国企业代理,一旦没有中国企业代理则无法开行。深圳海关对已清关的外方车辆仍规定在指定地点装卸货,致使直达运输车辆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与口岸接驳无异。

3.5 口岸管理不到位

目前绝大多数在口岸换装的货运车辆没有按要求办理《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部分出入境车辆不符合交通运输部门对出入境车辆的技术要求,存在套牌车、报废车等出入境现象。一些车辆没有办理境外第三者保险。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部门对牌证不齐全的车辆仍办理出入境手续,存在风险隐患。另外,规范经营的企业与不规范经营的企业相比成本增长,长此以往,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跨境运输发展极为不利。

4 对策建议

4.1 做好跨境运输发展的总体布局及建设

(1)联接东盟的重点公路布局。做好与越南主要公路及边境公路网及口岸、桥梁建设的对接,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公路的标牌、标识、信号设置满足跨境运输车辆的要求,实现互联互通。

(2)口岸重点集疏运枢纽布局。在一类公路口岸合理规划建设跨境运输重点枢纽,作为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产品集散、仓储、包装、运输、报关、报检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园区。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备、便捷畅通的口岸基础设施,改善大通关环境。根据需要规划建设危险品货场及查验场地。

(3)跨境运输线路布局。积极构建广西面向东盟的便利跨境运输网络,加快推进《GMS便运协定》的实施,进一步增加CBTA过境站点和运输线,延伸南宁-河内中越运输线路至曼谷、万象,与GMS东西、南北经济走廊相连通,增加东兴-芒街出入境站点,打通广西-越南-老挝-泰国跨境公路运输南向通道,实现广西在GMS便利运输框架下开展便利运输。

(4)对接港口、铁路、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在广西主要港口、主要机场、铁路布局多式联运货运枢纽。拓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开展跨境多式联运。

4.2 提高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

(1)建立健全便利运输工作协调机制。便利化是跨境运输的核心问题。通关便利化是降低跨境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跨境运输政策性强,涉及国与国之间以及部门间的协同配合。①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国家常态工作机制,细化各部门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解决突出矛盾及问题。②建立省级及口岸合作协调机制,贯彻落实好双边、多边运输协定及国务院关于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工作。③建立广西与越南双向沟通协调机制。

(2)着重解决口岸通关便利化问题。加快完善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各口岸查验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推进车辆备案信息共享,避免企业重复申报;进一步优化口岸运输通关流程,尽快联合出台《广西与越南汽车出入境办理手续及通关查验流程》,与越方共同编制《中越国际道路运输指南》等;按照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作,边防部门重点查验人员进出境证件,海关重点检查进出境货物,检验检疫部门重点做好进出境车辆及人员的检疫及防控,交通运输部门重点做好车辆出入境证件办理及查验,避免重复检查,提高查验效率。

4.3 大力发展跨境运输先进组织方式

(1)发展跨境直达运输。跨境直达运输可以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点到点”“门到门”的优势,免去口岸换装货物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跨境运输中换装的物流成本,减少换装的货损货差,提高运输效率。当前应充分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中越汽车运输协定,扩大直达跨境运输的规模,改变目前所有跨境运输仍然采取口岸换装的方式。从管理方式和手段上为跨境直达运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发展跨境甩挂运输。甩挂运输是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通过一台牵引车配备2~3台挂车的模式开展运输,提高牵引车利用效率,降低货物装卸等待时间。目前,可充分发挥广西具有跨境直达运输车辆的优势,与其它省市充分开展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桂越+”模式,以南宁或凭祥为结点开展甩挂作业,将外省挂车挂上广西直达越南的牵引车进行跨境甩挂运输。重点打造粤港澳-桂-越、渝蓉黔-桂-越跨境线路,构建南向物流通道[3]。

(3)发展跨境多式联运。以南宁为结点,通过跨境直达运输与铁路运输有机结合,发展跨境公铁联运,借助亚欧大陆桥的铁路大动脉,将东盟制造与中亚、欧洲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构筑一条双向物流通道。目前,广西《贯通欧亚大陆的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示范工程》已获交通运输部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该项目实施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4.4 打造一批广西跨境运输的品牌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跨境运输离不开企业的参与。针对目前广西跨境运输企业小、散、弱的局面,应本着适度竞争原则,鼓励强强联合、优胜劣汰。制定条件,麟选若干企业在行政许可、运力调整、出入境通关便利、签证方面等给予大力支持。尽快搭建广西与东盟国家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成立次区域物流商、运输商协会等商会组织形式,建立企业合作协调机。支持跨境运输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不断积累跨境运输的经验,提高其国际竞争性,做大做强一批跨境运输企业。

4.5 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1)国家财政加大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我国陆路边境地区绝大部分处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有限。应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49号)精神,对于属于中央事权的出入境管理要给予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口岸基础设施、查验设施、后置场站设施等的建设中,由中央财政确保解决。

(2)支持广西“南曼通道”(南宁至曼谷)的规划建设。

目前南宁-曼谷最畅通便利的陆路通道是南宁-河内-越南东河-越南老保口岸-老挝沙湾拿吉口岸-泰国穆达汉口岸-孔敬-曼谷,其中越南、老挝口岸是《GMS便运协定》试点的便利运输口岸,实现了“单一窗口”“一站式”通关模式,通关便利,全程1 934 km,约30 h车程,目前东盟国家特别是泰国的货物主要通过此通道进入友谊关至中国,但越南段公路等级较低。要充分发挥南曼通道作用,在GMS合作下,通过项目的支持,改善南曼通道的基础设施。

5 结语

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广西跨境公路运输的发展是必要且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及问题,必须从规划布局、运输便利化、协调机制、企业经营主体、运输方式等关键环节入手加以解决,才能发挥跨境运输对广西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跨境运输涉及中央事权,因此一些问题仅靠广西层面难以解决,要上下一齐推动。

猜你喜欢

越南跨境广西
广西贵港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越南百里“银滩”
跨境直投再“松绑”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