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沿海渔业船员素质分析

2018-08-27林惠嘉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钦州渔船船员

林惠嘉

(钦州学院海运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0 引言

船员素质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船舶和人身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从事航运管理的人员都十分清楚,海损事故的80%都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作为我国沿海渔业生产的重要省区,广西沿海渔业船员的素质总体偏低,文化基础薄弱,造成部分渔船经常违章占据主航道,夜间不按规定显示灯光,避让不知道鸣放声号,渔船海损事故时有发生。

目前,广西沿海在册的渔业捕捞船舶有1万多艘,渔民主要分布在北海的侨港、地角、营盘等附近海岸以及钦州的龙门港镇、防城港企沙镇等沿海水域附近。据2015年资料统计,现有渔业村近110个,渔民家庭有6万多户、30多万人,占全区渔业总人口的30.24%;有海洋渔业从业人员25万多人,其中从事渔业捕捞人员3.8万多人。这些渔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产安全,还影响到他们的渔业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 广西沿海渔业船员的素质状况分析

1.1 渔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现在渔业捕捞人员大部分是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传统渔民,缺乏对先进捕捞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这直接制约了海洋渔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016年钦州渔政部门组织了200多名渔业船员到钦州学院进行船员岗位技能培训,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到10%。这些渔民不识文字的还大有人在,有一些人员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捕捞技术只能靠传统的家族式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从事渔业船舶驾驶的人员更是凭经验随心所欲,不考虑使用现代航海设备,也不去分析外部环境的影响,遇到船舶来往避让时,不懂得运用良好的避让方法。夜间航行最基本的桅灯、舷灯、尾灯不知如何显示。

1.2 渔民接受教育机会少、接受能力差

(1)过去,我国还没有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时候,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长年累月在海上从事捕捞工作,停止捕捞作业就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捕鱼就没有收入,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接受在职人员的教育。现在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但也仅仅是3个月的时间,除去渔船进港后和出港前要做好渔船维护保养的时间,只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且有大量的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渔民,2个月的时间只能培训少部分;就是参加培训的船员,2个月的时间学到的知识显然是很少的。

(2)广西沿海的渔民多数祖辈都是从事渔业捕捞的渔民,从小就没有上过学,还有部分是20世纪70、80年代从越南回来的越南归侨,这些人员从小在国外只会讲母语,但汉字却只字不识。从最近2年参加培训的渔民情况统计,至少有1/3的培训渔民小学文化都达不到,甚至有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就算是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课堂讲授的内容他们也无法掌握。

1.3 船员持证率低

2016年,钦州学院在防城港开展渔业船员培训,共培训了1595名船员,绝大多数是培训上岗证书,并不是驾驶员证书。这些船员只能到船上从事捕鱼作业,并不能驾驶船舶。有些家庭派了几个人来学习同一本上岗证书,却没有学习驾驶员证书的,按规定每艘船至少要配2名驾驶员,否则这些船是不能出海的,因此这些船舶的人员还必须参加驾驶员的培训才能开船出海。在这1595名培训的船员中,抽查了前三期300名船员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持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部分渔业船员培训情况分析统计表

注:抽取前三期300名培训学员情况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现在从事渔业捕捞作业的30岁以下的人员仅占6%,主要还是41岁以上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占了80%以上。而绝大多数还是初中文化水平,文盲和半文盲的人员仍大有人在。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由于过去没有强制规定渔业船员必须持证才能从事该行业的作业,再加上渔民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没有人员持有旧版的渔业船员适任证书,仅持有一般的上岗证。从全部1 595人的参培人员调查结果来看,只有37人持有驾驶员或轮机员证书,仅占全部参培人员的2.3%。

1.4 由于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成了渔业船舶事故的主要原因

(1)钦州管辖水域渔业船舶事故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2014-2016年钦州管辖水域渔业船舶事故统计表

从事故性质看,人员死亡是最严重的事故,其次是船舶翻沉事故。生命是最宝贵的,船舶翻沉就意味着船员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工具,这2种最严重的海损事故渔业船舶占的比重最大。尤其是死亡事故,2016年比2014年增长了600%。

(2)在北部湾其他水域,由于渔民文化和技能素质整体偏低,成了海损事故的多发水域。2014年以来,在北部湾水域发生了多起涉及渔业船舶的典型海损事故:

2014-07-07,武汉籍“宏翔369”轮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附近与渔船“琼昌江02028”发生碰撞。渔船沉没,8人落水,2人死亡,1人失踪。

2014-08-10,海南“琼临渔02032”发生火灾,船上6人落水,后被救起。

2014-12-30,“琼临渔W19009”船在洋浦海域遇险,9人获救1人死。

2015-08-10,广东阳江一铁质渔船与一艘小渔船发生碰撞,小渔船一家四人落海死亡。

2016-08-04,“海南琼临渔W05001”船被一艘大货轮撞翻致2人受伤3人失踪。

更让行内人士意想不到的是2012-01-14,北海籍木质渔船“桂北渔58013”在北部湾海域将防城港一艘钢质货船“新海信818”撞沉,用了4年到2016年才审结。按常理,渔船是木质船,长约25 m、总吨位只有118 t,而铁质船却是一艘50 m长、装煤950 t的货轮,2船相碰受损的多数人都会认为是木质船,可偏偏是铁质船沉没,最终木质渔船也要承担30%的赔偿责任。

以上事故总体看,船员素质低、船况差、船员安全意识薄弱、渔船通讯导航设施落后是很多渔船的共同特征。这些渔船由于船员缺少国际海上船舶避碰规则知识,在航道、锚地随意穿行,再加海上恶劣自然灾害天气影响,造成渔船碰撞事故多发。

2 沿海渔业船员素质原因分析

2.1 现有部分船员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

目前从事渔业生产35~50岁年龄段的主要人员中,大部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从越南回来的人员,部分人员只靠父辈的简单渔船从事出海捕鱼为生,全家人就聚集在渔船上生活,岸上没有住房,在适龄学习时期,为了生计只能外出打鱼,没有向往读书的愿望,使这个年龄段的越南归侨变成了失学最多的年龄段。

2.2 沿海经济基础薄弱,许多沿海居民只能靠打渔为生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广西沿海三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无大型工业企业,可耕农田较少,许多沿海居民只能放弃在陆地找工作,以打渔为生。受父辈的影响,许多年轻人一张网、一艘小艇就出海捕鱼,自己觉得这样简单的生活来源有没有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2.3 原有的渔业专业教育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培养渔船捕捞人才应有作用

20世纪在广西有2所专门培养渔业捕捞人才的学校,分别是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和北海水产技术学校。其中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20世纪60年代曾开办过轮机管理专业,而北海水产技术学校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办过几期渔业捕捞和轮机管理专业,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只作为渔业船员专业证书培训的机构,已不是中等职业学校。这两所学校虽冠以“水产”二字,但在重新恢复高考制度之后,都没有开办过渔业船员捕捞专业,有愿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入行无门,广西缺乏渔业捕捞专业人才就不足为奇了。

2.4 部分渔业船员主动接受教育的愿望不强

广西沿海的渔民多数是祖祖辈辈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员,靠渔业为生,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祖辈没有文化也一样能够生存下来,所以他们继承祖辈的事业,觉得没有文化也一样能维持生活。还有原聚集在北海侨港镇渔民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从越南回来的归侨,这代人从小在越南没有接受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化教育,不识汉字,他们主动接受教育的愿望并不强烈。

3 提高广西沿海渔业船员素质的举措

3.1 强化学历教育

广西渔业船员总体技能、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水平较低。现在从业人员大多只经过岗前短期培训,与实航及海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现有的广西沿海船员培训机构培训资质有不同差距,大多是岗前短期培训,不能进行学历教育;具有渔业船员培训学历教育的只有广西水产学校、钦州学院等少数专业院校。钦州学院作为本科公立高校,在渔业船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为广西培养本科渔业船舶驾驶和轮机管理人员条件还不成熟;而广西水产学校可以恢复招收2年到3年学制的中等职业渔捞专业招生工作,培养中等专门人才。以后船员考试要过渡到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才能参加二等以上渔业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三等船员证书要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小学文化只能从事普通船员工作,没有文化不能从事该项工作。相信通过几年的发展,可以使渔业船员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3.2 船员证书实施新老划断管理

(1)在农业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出台以前,获得证书的船员通过知识更新培训可以换发新的船员证书。从2014年以后新进入渔业船员队伍的人员,要通过培训机构培训后参加渔港渔监部门的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签发船员证书。

(2)从现在开始,对没有初中以上文化学历的学员,要先进行相当于学历教育的“等效”培训,通过“等效”培训后才能进行三等以上船员职务的初考、职务晋升、吨位提高和航区扩大的培训考试。

3.3 规范培养模式,为普通船员晋升建立渠道

考虑到船员教育和培训实际操作性很强,农业部201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没有允许其他专业中职以上的学生参加船员考试。但这些学生在完成相关专业培训后,允许他们通过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后加入二等以上高级船员队伍,缩短在船资历,为普通船员晋升建立渠道,鼓励普通船员在岗成材,延长其职业生涯。

3.4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各个培训机构师资严重短缺是制约目前渔业船员素质提高的突出问题。按照目前二等、三等船员培训项目,驾驶专业有4门培训课程,每门课程配备一名教师,实验教师按1∶20配备实验教师,每班60人,每期开班就要配4名专业教师加3名实训教师,如果再同时开普通船员和补差培训班,就要另外再增加2~3名教师,所以只是驾驶专业教师就要至少9~10人。按照目前广西境内的培训机构申请开展二等以下渔业船员培训的所有项目,师资是满足不了培训要求的。师资没有保障,很难培养高素质新型渔业船员。

因此,广西境内应抓住钦州学院获得农业部一级渔业船员培训资质的优势,由主管部门牵头以钦州学院名义开展船员专业师资培训。各培训机构要主动吸收航海专业、渔捞专业具有大学毕业又有海上工作经历船员,通过培训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当前广西渔业船员培训师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广西渔业船员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抓紧开展船员教育和专业师资培训已成当务之急。

3.5 规范现有培训机构

广西除了钦州学院和广西水产学校外,近2年先后成立了5所渔业船员培训机构,每年开展渔业船员培训7 000余人次,在这种情况下,广西有关培训机构不仅面临实验和实习物力资源(如水上训练设施、航海和轮机模拟器、实习船等)严重不足的问题,还面临培训机构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一些新建立的培训机构引进的专业师资多为外校的教师或临时船上人员。真正按照农业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二等船副和管轮的标准配备设备,一些培训机构标准明显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当务之急就是要按农业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的设备标准要求重新核准所有培训机构的设备和师资,完善各个培训机构的设备和师资的配备。

3.6 健全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在实施船舶和船员管理上,渔业公司应建立对航行船舶的“人-机-环境-管理”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作为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监督和纠正不规范环节。保证指派到船上任职的每一个船员均能熟悉船上的有关设备和船舶特性以及本人职责。鉴于95%的碰撞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公司应根据船舶技术状况和航线情况合理配备船员,对现有船员进行有计划的日常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提高和巩固安全航行的责任心、意识、知识和技能。

3.7 强化渔政监管力度,严管无证上船捕捞行为

近年来,广西沿海无渔业船舶证书、有证无人、有人无证开船的“三无”现象还时有出现,有关主管部门在加强渔业船舶、船员发证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渔政部门的执法查处力度,对无证上船、人证不符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并给予重罚,以此来推动船员培训、考证工作。

3.8 减少捕捞补助,变为职业技能学习补助

国家对渔民不论是油补还是文化素质提高的补助,渔民始终是受益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对人-船-环境的影响,渔民是终身受益者,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所以政府要积极引导渔民,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鼓励渔民参加学习、培训。当前政府已经意识到广西渔业船员素质存在的问题,所以,从2016年开始,已经把原来给渔民的渔船作业油补拿出一小部分费用作为对渔民进行技术培训的补助。

3.9 鼓励航海类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渔业船员工作

根据农业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航海、轮机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1)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按其所学专业签发一级船副、一级管轮证书;(2)高等院校专科(含高职)毕业生按其所学专业签发二级船副、二级管轮证书;(3)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按其所学专业签发助理船副、助理管轮证书。

广西现有2所航海类中职、高职院校,渔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政策,积极宣传、引导这些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渔业部门从事渔业船员工作,这样可以用更快、更短的时间提高整个广西渔业船员队伍的素质。

4 结语

广西作为我国沿海“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渔业船员的素质,对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促进渔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广西发展海洋经济,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着现实和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钦州渔船船员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千舟竞发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南海灯光围网渔船改装设计
中韩船员沉船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