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旬老党员的幸福经历

2018-08-27吕若琦

饮食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毛主席党员社区

文/吕若琦

今年87岁的老党员孔宪道,当兵八年,曾经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五次受到毛主席接见,这位老人现在还保存着毛泽东主席以个人名义给他发的请柬。

激情岁月,一个月时间见了五次毛主席

孔宪道老人现住在江苏徐州市丰财街道下淀社区。在他身边一直珍藏着两张请柬,一张是毛泽东主席以个人名义邀请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另外一张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筹备委员会名义发出的国庆阅兵观礼邀请。

说起那段岁月,孔宪道老人很激动。他1955年报名参军,当时在山东服役,是一名炊事班战士。因为工作突出,他被选为代表和全国四百名军人一起去北京参加“英雄大会”。后来才知道,他们前往北京主要是参加国庆观礼。但那个时候,他们也没有想到此行能见到毛主席。

1959年9月28日晚,孔宪道被请到建成不久的人民大会堂,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10月1日早上8:30,孔宪道和全军选出的12名代表一起,被请到天安门城楼。9点刚过,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声:毛主席来了。孔宪道循声看去,毛主席已经站在距离自己不足十米的地方。孔宪道说,当时激动得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同志们好。”毛主席用家乡话向大家问好。孔宪道更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走到他们面前,和12名代表一一握手。10月5日,孔宪道和军中其他代表四百人又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接见他们的合影还上了第二天(1959年10月6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说到这,孔宪道向笔者展示了那张珍贵的报纸(第五排左起第5人便是孔宪道)。

当年10月6日,毛主席又请孔宪道他们到怀仁堂看了常香玉演的豫剧《破洪州》。孔宪道回忆说,当时主席坐在第一排,他就坐在第六排。“主席离我们这么近,哪有心思看戏,只顾激动了。”孔宪道说,在离开北京之前,毛主席还请代表们吃了一次国宴,他再次见到了主席。“不到一个月时间,见了五次毛主席,真是没有想到。”

1963年,孔宪道转业回到地方,后从泉山区劳动局退休。在当兵的八年时间里,他共立了七次功,其中有两次是济南军区颁发的二等功。

退休生活,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事情

孔宪道退休后,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打扫巷内卫生,热心帮助居民。

下淀社区坐落在市区东部白云山北坡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差、背街小巷多、铁路沿线丢弃物多,虽然有千余户居民住进了楼房,但是多年来的农村生活习惯让辖区内多数楼房楼道内杂物挡道,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难点。孔宪道就想方设法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改变环境面貌,提升居民素质,让社区变得更温馨、更和谐、更靓丽。

社区有一条六十多米长的巷子,从退休那一天起,孔宪道就坚持天天打扫,这一扫就是几十年。下淀社区党委书记付化友评价老人说:“老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打扫巷内卫生,街道上有树叶杂物,他都主动去清理;邻里有什么困难,他也乐意帮上一把。耄耋之年,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虽耳朵有点不灵敏了,但他思维敏捷,十分健谈。”

孔宪道老人说,自己既不喜欢打麻将、玩纸牌,也不爱好养花遛鸟,养生的秘诀就是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有益事情,心情也变得好起来。另外,唯一的嗜好就是看新闻,读报纸。至于吃喝,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

68岁的儿媳妇王女士说:“老父亲每天必看中央电视台的整点新闻,了解国家大事;社区党员有活动,他比年轻人还积极,特别是各种学习教育工作,只要有通知,他每次都是及早赶到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候。遇上捐款救灾更是一次不落。有一次住院,听到社区捐款救助社区困难群众的消息时,父亲睡不着了。我想替他捐款,可他不同意,非要赶回来参加,说这是个人的心意。他就是这么任性。”

听到儿媳表扬自己,孔宪道老人乐呵呵地说:“生活习惯可以改变,但党员热爱学习和助人为乐是无法改变的。你不做事,还叫什么党员?别看我年事已高,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为社区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

笔者问孔老:“每天坚持打扫卫生,而且六十多米长的巷子一扫就是几十年,累不累?”老人哈哈一笑说:“总在马路上瞎遛、闲扯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干点活,活动活动筋骨,权当锻炼身体了,一举两得。再说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生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里,有什么不好?”

在老人家的门牌上,笔者看到挂着鼓楼区颁发的“五好家庭”荣誉牌。打扫家庭卫生时,老人总习惯把荣誉牌擦得很亮。

社区老党员周先生说,大家在孔宪道老人的感召下,自觉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使整个下淀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毛主席党员社区
我是党员向我看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党员标准是什么?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