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耄耋老太太绣出快乐晚年

2018-08-27周一海

饮食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耄耋绣花缝纫机

文/周一海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江苏徐州鼓楼区黄楼街道永康社区耄耋老太太,绣花则是她最快乐的事。

绣了六十多年的花

彭文芝老人虽然已经97岁高龄,满头银发,可她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思维清晰。从1954年进入绣花社给百货公司做加工开始,她一绣就是六十多年。

“眼睛有点花,但戴眼镜就行了。”老人非常开朗,她说绣花是她从小的爱好,尤其擅长机绣。绣花、绣草、绣龙、绣凤,绣过的东西不计其数。她有很多粉丝,所以经常有人慕名前来索要。

老人和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从客厅的布置就能看出家里住着一位心灵手巧的人:客厅墙上挂着两幅装裱好的绣花作品,一幅是仙女散花,另外一幅是仙鹤。沙发上的抱枕套也非常精致,粉色的布上绣着花朵。

“我喜欢绣,卧室里还有好些东西呢。”老人带着笔者进了她的卧室,从箱子里拿出很多刺绣作品:枕套、肚兜等。上面绣的图案多样,有鸳鸯、龙凤、五毒……

老人卧室收拾得非常干净,墙上挂着很多照片,有她和老伴儿年轻时拍的,也有和4个儿子小时候的合照。卧室的窗户朝南,小阳台上放着一台缝纫机。“这些刺绣都是机绣,离不开这台缝纫机。”她笑着说,缝纫机可是“大功臣”。

“绣了几十年了,闲下来总觉得闷得慌。”她说,自己身体还很硬朗,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既幸福又快乐。不过现在让她苦恼的是机绣的线不多了。她说,机绣线已经很难买到了。孩子们前段时间在网上给她买了一些刺绣的线,不过寄到家她才发现那些都是手绣的线,缝纫机没法儿用。“家里剩的线不多了。一些小东西还能绣绣;如果是像样的图案,就没法绣了。”

还能接送重孙上学

老人有4个儿子,也有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有9个孙子女,其中两个在国外;还有14个重孙。”她骄傲地说,两个重孙已经考上了大学,还有两个已经上了高三,明年也要参加高考了。“以前中秋节、春节,孩子们都聚在一起吃饭,得3桌饭。现在都离得远,不太能聚齐了。”

老人最小的重孙女今年10岁,和她同住在一起。“我们是四世同堂住在这里。”儿媳忙的时候,她还坚持要送重孙女上学。“反正我也没啥事,送孩子上学时,我自己也能遛弯儿了。”

她喜欢在小区转转,经常下楼锻炼。“我前两年下楼时都不用扶扶手。”她说,有几次下楼她没注意,以为已经走完一层楼梯了,谁知下面还有两个台阶,结果踩空了,跪倒在地上。“我一共摔倒过3次,都是右腿的膝盖摔得重。最近一次摔倒是两年前。”好在摔倒时,只是膝盖有点红肿,没有多大伤害。不过从那之后,她下楼梯都会更加小心,用手扶着扶手。

从不挑食,晚上吃得少

在饮食方面,老人不挑食。“儿媳做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挑食。”她说,早饭时,先喝一碗鸡蛋茶,吃点点心;一个小时后再喝上一包奶;中午和家人一起吃饭,馒头、稀饭和菜都会吃一些;晚上她吃得比较少。“吃多了,不太舒服。白天如果饿的话,我还会吃点零食。”

她的生活非常规律。早晨六七点起床,中午习惯午睡。“不管能不能睡着,我都会在床上躺会儿。”晚上,她一般睡得比较晚,喜欢看电视。“我都得到10点多,快11点才睡觉。不过夜里睡得才好。”

提及长寿原因,老人强调和她喜欢绣花有很大关系。因为绣花创作主要是一种脑力劳动,创作的过程非常平静,创作完成能让人的精神感到满足和愉快。正如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话:“愉快可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及对生活的每一印象更易感受,可使身体更强健。”

其次,也和心态平和有关。彭文芝老人的家庭非常和睦,和儿女相处也有自己的分寸。“老年人要学会自觉,不能倚老卖老,更不能招人烦。”她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儿女来家里,要来之欢迎,走之欢送;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大家庭和睦了,心情自然就舒畅了。”

而在笔者与这位9旬老人聊天中,耳聪目明、思维活跃的她总是能够说得别人笑起来。现在彭文芝老人的生活比较充实,样样操作自如。提起绣花,她说自己还会坚持下去。一针一线间,老人既绣出对生活的热爱,也绣出了快乐的晚年。

猜你喜欢

耄耋绣花缝纫机
老屋·缝纫机
“髦耋”指什么
下“绣花”功夫:让古都洛阳换新颜
致敬钟南山老人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咏耄耋夫妻
“六有”平台见证四川脱贫“绣花”功夫深
重庆筹建缝纫机博物馆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缝纫机也玩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