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的影响

2018-08-24张家亮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

摘 要: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建設对公立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指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对公立医院的成效和作用。

关键词:医疗信息化;医院信息化;智慧医院

近年来,随着药品零差率、分级诊疗、医保异地联网结算等制度的不断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本次医改的核心,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加快推进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医疗成本、加强医院管理、改善就医体验、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

1.医院信息化基本概念

医院信息系统按照学术界公认的MorrisF.Collen所给的定义,应该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的平台。

医院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医院管理流程计算机化,而是以病人信息的共享为核心,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医、方便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各类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2.医院信息化的成效和作用

2.1实现医院信息化可以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在没有医院信息系统之前,患者来医院就医的流程一般是:挂号- 候诊-人工分诊-就诊-划价结账-取药或者诊疗,整个流程的每一步基本都需要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这种情况既造成办事效率低下,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加剧医患冲突,又大大增加了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长时间进行繁琐而重复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情绪,最终的结果就是使患者的就医体验变得更糟。在进行信息化流程再造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挂号方面:利用现代化技术,引入多种挂号途径,患者可以通过智慧门诊手机APP,医院网站,自助挂号终端等渠道预约挂号,并按照各级别医生的门诊看诊患者数量及平均看诊时间,科学地分流预约患者。候诊方面:引入排队叫号系统,依据患者挂号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患者就诊,避免人工分诊的种种弊端,使病人候诊时间大大缩短。就诊方面:门诊医生站可以自动获取患者基本信息,显示处方及检查检验单的价格并自动计算费用,支持医生查询相关资料,历次就诊信息、医生对患者的处置时间缩短。同时电子处方的利用减少了各种项目的重复输入,使收费、发药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患者交费与取药时间缩短。同时,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应用避免了由于药房缺药或费用不够而往返于诊室与药房、收费处的麻烦,节约了患者就诊时间。支付方面,智慧门诊系统引入了多种支付方式,患者可以在自助终端上通过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方式缴费,相当于增加了缴费窗口,相比于传统的窗口缴费,自助终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医院可以通过增加自助终端的方式,进一步减少患者排队缴费时间。通过以上几种措施的累加,节省了病人相当一部分的排队时间,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

2.2 医院信息化可以对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支撑

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不仅让医生摆脱了繁重的手写病历,而且具有便捷、规范的电子病历模板,极大的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压力,让医生可以要精力投入到医疗方面。而且随着电子病例的积累,可以建立一个临床病例数据库,为科研交流和教学积累宝贵的数据, 进而推动医学科研的进步与医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医院诊疗水平整体提升。医生通过LIS和PACS系统,可以直接查看相关的影像和检验等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报告,从而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合理诊治和科学治疗,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医生还可以通过工作站了解每位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监测患者用药是否合理,从而避免药物比例超标并控制医保用药。

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是医疗质量事前管理在医院的典型应用,患者入院后医师根据诊断和评估结果选择临床路径,系统自动提示每天或个阶段需要完成的诊疗项目,自动提示医师主意变异情况并根据变异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增强了治疗活动的规范性、计划性与合理性,达到了保证洽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费用的目的 。

2.3 医院信息化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运营数据报送平台可以将门诊量、急诊量、出院人数、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抗菌药使用情况。有了准确的数据支持,管理层在实时决策时可以更加高效、贴近实际、全方位的对医院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提升了决策的准确度,也就大大降低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在实施信息化改造之前,以往医疗成本的核算的问题在于不够具体准确全面,成本控制也无法及时保证,造成无法形成根本的控制机制。 而建立全面的医院信息系统后,每月各科室的用药成本、耗材成本、人力成本等都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模块,汇总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再将数据上报到各科室和管理层。这样,医院和各科室都可以进行成本核算,科室可以自主进行成本、收支核算,使全院 上下人人都建立起节约意识。同时,医院和科室进行的两级核算也可以及时反映医疗成本的构成和分布规律, 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控制,对于有漏洞的地方可以及时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正实现增收节支,实现经济效益。

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国内医疗机构体质改革力度日益加大和深入,公立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越来越重。信息化作为医院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必将在医院运营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助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傅征,梁铭会.数字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李华阳. 预约挂号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病案,2012,13(03):5-6

[3]徐庐生.近十年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03):1-8.

作者简介:

张家亮(1986.06--);性别:男,籍贯:天津市南开区,学历: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

猜你喜欢

医院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智能发药系统对门诊药房发药流程的再造
基于医院特色的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高职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研究
基于SSH的医院信息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便携式信息终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探讨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