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洗净铅华还原本色

2018-08-24邱俊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细节文字

邱俊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这一语文性质的表述,不仅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这就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一篇篇文质兼美、不同特色的课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在用好这些例子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当教学的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上时,我们就自然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过渡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也是指日可待。那么,如何能够将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真正沉潜入本呢?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启示。

一、享受朗读,移情体验,点燃语言的亮度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它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活动。它能够帮助学生沉潜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那个味儿。王君老师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酣畅淋漓的朗读,把这篇美文读得明明白白,读得融会贯通,读得情真意切,读得物我两忘。

例一:品读“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师:这是非常精彩的一段。如果老师把它变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生:好像不如以前有气势了。

师:我希望听到更具体的分析。“气势”啊,“生动”啊太笼统。

生:“发狠了”很单调,但是“忘情了”,“没命了”感情就特别强烈。

师:仅仅是强烈吗?你读读。

(生动情读。)

师:你读得很好,比你说得好。其实,三个句子,你用劲儿是不一样的

生:我一个比一个读得重。想表达一种递进。

师:意思出来了,这组排比句的感情一个比一个——

生:一个比一个强烈。“没命了”是一种顶峰状态。

师:“没命”是全部地拿出自己彻底地奔放自己的的状态呢!来,读出递进。

(生动情读)

师:这叫递进式排比句。

例2:品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王君老师注重于这一段感情着力点的朗读提升指导。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朗读体验:1.重读“捶”“烈”;2.表情朗读。“梦幻”、“生活”等词要充满憧憬地笑着读,“痛苦”一类词要配合以痛苦的表情。3.几个词语排比要分类层层递进地读。4.“升华”之后三秒钟停顿再读。5.“茫茫一片”要读得渐轻渐无。

整个朗读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在热烈地交织,不仅使文字的音韵节奏美得到了体现,而且文字背后的内在美也直抵学生心灵,在学生的口中,在洋溢的情感里熠熠生辉。

二、关注细节,参悟意蕴,增加语言的厚度

文字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生命的唤醒和体味,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和激发,以智慧点燃智慧,以发现拓宽发现。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目光审视阅读障碍,用学生的体验贴近文本的思考,从而使语言与心灵自然相遇。肖培东老师是语言玩味的高手,他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过程中,自然无痕地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唤醒那些平躺的文字,让孩子们吸收文字所释放出的巨大生命动力,一步一步推动着孩子们的思维成长。

例一:他关注矛盾里的细节。

师:开头写这件事情对于作者来说印象很深刻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当时的闷热呢?

生:没有一个句子写闷热。

师:既然没有写天气闷热,那么,作者写至今还能感觉到的“闷热”是指什么闷热?

生:文中却无一处在写闷热,那么至今还能感觉到的“闷热”不是天气而是心情的害怕和紧张。

师:那我们来细读文中写“闷热”般心情的句段,寻找写出作者紧张、恐惧、害怕的句子。

例2:他关注字词里的细节。

师:你觉得哪个词最妙?

生:心惊肉跳

师:肖老师一般不问这种大家都会的词。

生:“终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師:对,写出来是两个字,但两个字的背后是长长的故事。再看下一段有没有这样内容丰富的词。

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师:这里面有没有心理感受?

生:一分一秒

师:为什么把“一分一秒”读的这样强烈?

生:因为他很害怕,所以认为时间是过的十分漫长的。

师:在孤独害怕的时候,任何一分一秒都是这么的漫长,这是度秒如年啊,所以这个一分一秒要读的快还是慢?

生:读的慢。

例3:他关注标点里的细节。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

师:一个破折号里面的情绪是很复杂的,刚才我们依据文本做出了多种猜测,可能是害怕、紧张,也可能是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气喘吁吁,更有可能是被大家的声音给打断了。好,接下来,女同学读“嗨,慢着,我没法——”男同学马上打断她的话。

生(女):“嗨,慢着,我没法——”

生(男):“再见!”

除了这些细节,肖老师还别具慧眼地关注对比里的细节,关注环境背后隐藏的细节。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走向文本更深处,在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细节中,品读出人物内心的波澜浮动,品读出文字里的无限风光。品读的细节越微妙,意蕴越丰富,语言的厚度就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增加。

三、曲径通幽,画龙点睛,提炼语言的纯度

语文教师对文字应有独到的感悟和发现,尽可能地为学生寻找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搭建一个语言领悟的平台,供学生曲径通幽。一旦发现了潜伏在语言深处的美,就能体验到思想的浓度与表达的凝练所提炼出的语言纯度。

郑州名师李宝虹老师在讲授《社戏》时,另辟蹊劲,以一句简简单单的介绍引入“鲁迅的作品常给人一种冷峻洗礼,但他老人家的文字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我们一起读一段话。”接着,自然拎出来社戏中的结尾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朗读之后发问:“哪些词语里体现了他温情的一面?”“真的”“一直”“实在”“再也没有”以及破折号的作用等这一系列内容的顺势探寻,从授课伊始就直扣人心。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之后,教师又适时地追问“那夜的豆和戏到底好不好呢?”这样的导入和切入,蕴含了学科的价值,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捕捉了原始的阅读情感,又激发了学生由浅层次的触摸直接向文本更深处漫溯的欲望和热情。

因为前面主问题的方式巧妙无痕,后面的多层次阅读也就由浅入深,曲径通幽。此时,李老师在学生情感的湖水里抛下了一颗石子,“从豆的味道看,不至于美味佳肴,但是从豆的乐趣来看,至今难忘。那么,真正让“我”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一时间水花四溅,由人物个体的典型特征到群体的魅力探寻,一路呈现出曲径通幽情更浓的美好境界,让人沉醉其中。

课尾部分,对比了另一篇看戏经历的美文,并且别具匠心地畫龙点睛,着眼于一个“情”字大做文章,因为有情,不好的戏也叫好戏了,因为无情,好的戏也变得不好了。情到深处原来是不讲理的。生活中有诸多现象又何尝不是这样?无论是大字不识的阿长买来山海经的不可思议,还是《最后一课》里那句“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的骄傲深情,都是源于情到深处。情动而辞发,道似无理理却明。这样的引导注重于提炼出纯纯粹粹的语言纯度,善于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层次上与作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

四、巧妙选点,趣味替换,触摸语言的温度

没有情的教学是没有趣的,情的教学包括文字的情感,学习的情感,语文的情怀等。文学类的文本是如此,说明类的文本亦是如此。说明文的文字其实是有温度的。无锡市高和鸣老师的《我们这双手》这节课,以情感这只手抓住了“我们这双手”,带着学生实实在在地触摸了科普说明文的语言温度。

高老师的教学选点很巧妙。以三遍读标题的方式切入(齐读、伸出手读、用方言读),明确说明对象,揣摩标题换成“手”、“人类的手”的不同效果,直奔语言玩味,从而感知标题里蕴藏的情感。如果从方法的角度把这部分概括为“换题知对象”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师生活动中,课堂形成了一个简约的“语言场”,以“换语悟方法”来把握说明方法的运用;以“换段明顺序”来明确说明顺序的严密;以“换词品语言”来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和趣味。整个教学过程对于文字的比较分析、理解体会很从容,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语言品味。看似教学无痕,却在学生心中犁过了一道道印痕。学习说明文不只是为了学习说明对象、顺序、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趣味探究中来品味语言,寻找文字里的大玄机,感受其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情怀。由此看来,有关说明文知识的学习是可以在触摸语言温度的途径中自觉而不自觉地完成,学生充分体验过的课堂,才算是走向了深度。

真正的语文课,是需要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语言文字本身,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品出文本深处的味道,探究文本深处的内涵。而且,还需要遵循从语言开始,最后再回到语言的原则。只有抓住语言文字,落实语言教学,从学习走向运用,才能洗净铅华,还原语文最朴实、最真实、最扎实的本色。

[作者通联: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细节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文字的前世今生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