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研究

2018-08-24易庆玲邓榕舒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空间数字图书馆

易庆玲,金 易,邓榕舒

(1.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市明信公证处,云南 昆明 650000;3.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高校数字图书馆为知识获取、信息传播、专业咨询和学术研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因特网的全面覆盖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固化空间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路径和学习偏好[1]。因此,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是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来看,新时期高校数字图书馆将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以实现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尽管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知性结构未曾发生改变。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知识和服务,更需要通过动态、持续和多元的知识和服务发展多种新的服务方式,即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从而与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匹配,打造一个更为便捷、舒适和高质量的空间,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撑[2]。

1 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特性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所提供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功能和职能,在“能动”的意识形态中承载着专业化信息传播和交互的动态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灵活模式和方法,它的功能性决定了学习和共享能在不断成长的范式下形成高效率的学习体系[3]。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一致性、发散性和变化性特征决定了空间的发展走向。

1.1 主、客观学习一致性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与用户群体之间存在着交互和共享,不再是单一的信息索取或给予,而是通过需求的动态调整融入主、客观学习中,不仅能够进行需求的满足,同时在过程中嵌入了学习和发展的理念。从学生群体的需求差异化分析来看,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更多的是对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变革,从而根据动态的需求变革进行需求满足的全覆盖[4]。

1.2 能动型学习的发散性

能动型学习的发散性体现为共享空间交互方式的变革,传统的交互是信息交互,而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则是在正向信息给予的基础上,引入了反向的知识学习,这种学习可以从个人发散至团体,甚至在平台中呈现出主题式的讨论和分享,同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差异变为共同学习,而在信息使用过程中会形成一种“聚合力”,进而保证学习共享空间在便捷的信息使用中提升学习效率[5]。

1.3 共享空间的变化发展

学习共享空间的“能动”作用体现为任务、对话和行动的融合,通过目标分析保证学习由浅入深和由易入难,在既定的研究目标中不断进行精确的分析,在不断的交互和共享中将信息的“固态化”转为“动态化”[6]。因此,学习共享空间的变化在信息匹配上较为灵活,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能够进行需求的分类和聚类,并使其能够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能动”作用下通过局部需求的满足支撑平台的趋向性发展。

2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趋势

2.1 共享空间结构层次的灵活发展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更趋向于满足需求目标的学习共享,在结构层次上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的多元、多样和多能方面。具体来看,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共享空间的结构从底层的信息供给到中间层的信息交互,再发展为高层的信息整合与创新,这种结构化的空间能够在统一的管理和信息调取中匹配动态的需求,保证根据不同需求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重新定义。在具体使用中,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信息需求进行分层设计,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便捷性更高的信息服务[7]。

2.2 共享空间多种功能的全面覆盖

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能动”体现在信息的传播和使用科学化上,而数字技术又为信息使用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如远程浏览、电子下载、多媒体存储和数据分析等,通过多平台的协作能够保证学习空间所需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总体来看,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更趋向于功能性的多样化发展,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归集、整理和处理,在信息覆盖面逐渐扩大的前提下保证了学生学习、学校教育、学术科研等方面的效率和效度的增加。

2.3 共享空间需求匹配的多元适用

高校数字图书馆从被动的信息服务平台逐渐转变为主动的信息交互媒介,任一需求的产生都能够在信息互动交流和交互平台上产生共联,这不但能够充分地创新互动学习机制,而且保证了单一需求在平台环境下迅速产生“反射弧”,这也是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点领域。与共享空间需求匹配的多元适用条件,不但能够增加信息共享的适用性,而且能够结合网络媒介形成“可持续”的知识体系构建,真正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对“聚类”学习需求进行细化,将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成果共享和教育教学进一步形成合力,这也是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发展的趋势[8]。

3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要素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撑,同时,为了能够满足高质和高效的学习需求,学者提出了“能动型”这一概念。如图1所示,建设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需要将共享和控制的概念嵌入执行过程中,从而进行面向知识学习的资源整合,还要保证先进技术手段的嵌入,从而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提供动态学习的智能地点。

图1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要素

3.1 能动型空间的共享和控制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需要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共享机制中进行重新定义,虽然不同主体的需求存在差异,但能动型空间能够在需求交叉中找到共性。具体到管理机制中,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用户需求”把控空间创设流程,从而引导用户精确获取到自身需求的反馈并使其能够从空间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流。

3.2 面向知识学习的资源整合

“能动型”共享空间有必要面向知识学习进行资源整合,这不但需要相关部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支持,同时更要在管控机制和知识互助层面打造具有成长性的发展体制并使之不断完善。例如:为了应对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需要设置独立的部门和成员,同时还需要引入协同共享的平台资源弥补自身“知识库”的不足。

3.3 先进技术手段的嵌入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的关键环节,除了基于“信息流”的管理型软件和服务器技术,还要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可以借鉴“知识付费”平台和多媒体技术,从而保证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地实现空间覆盖,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4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策略

探索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各种教育及研究课题往往仅能够解决当前问题,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能够实现“零误差”的资源和服务集成,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思维发散、思考独立和创造力实现。如图2所示,为了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只有在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中将能动型学习嵌入共享空间的结构化发展中,并设置更加多样的功能支撑学习和共享,才能保证空间资源的不断优化。

4.1 能动型学习的嵌入,保证了共享空间的结构化发展

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更加注重嵌入“主、被动一致”的学习模式,通过协作、共享、交互和管控保证共享空间实用性的提升,同时通过结构化的空间设计将需求进行分类和汇总,保证学习空间的“互通有无”。例如:东北大学图书馆设置了4级空间结构,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教学优化和产学研等方面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匹配性的服务,通过信息共享、学术交流和成果交互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升了空间的主观能动性,成果斐然。

4.2 共享空间功能丰富,保证了功能的多样化

高校数字图书馆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功能需要更加多样,在构建过程中从学习、借阅、下载,到目前的在线问答、专家指导、课题共建,图书馆的能动性只有通过不断丰富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细化了学习、科研和进修等多个模块,不同的用户只需要在图书馆门户平台上进行检索和用户自定义设置就能够满足自身所需,在丰富的功能支撑下能够打造更加完善的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

4.3 空间资源不断优化,完成学习持续化增长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资源的数字化基础上,通过网络和实地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能够进一步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提高。同时,在搭建能动型知识学习共享空间的过程中,信息类相关服务的指向性和专业性需要提高,资源的规模性、专业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供给主体的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空间数字图书馆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