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的效果分析

2018-08-23鲍仙琴杨卫飞朱辉辉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机体疗法肺癌

鲍仙琴,杨卫飞,朱辉辉

(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2)

化疗作为肺癌术后的一个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在控制局部病灶、消除肺癌残留、复发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癌症是消耗性疾病,手术应激等因素会导致老年患者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改变,出现机体功能下降,而化疗又会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再加上长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多数老年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1]。临床上营养支持疗法可纠正和预防肺癌化疗期间的营养不良,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降低预后死亡率[2]。为此,本研究对40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使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并以40单独使用肠外营养支持为对照,分析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患者化疗期间免疫、营养、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后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入院后首次被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年龄≥60岁;(2)入院前无手术或放化疗史;(3)活动状态卡氏功能评分[3]≥60分,且预期生存时间≥6个月;(4)均能够完成4个疗程的化疗;(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肺肿瘤细胞出现远处转移患者;(2)有急性感染、免疫缺陷、肝肾功能异常、其他严重疾病患者;(3)化疗过程中接受免疫治疗者;(4)无法配合完成4个疗程化疗的患者。将80例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TNM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1.2 方法

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建立静脉通道。通过该通道将营养液(氨基酸、脂肪、葡萄糖等)输入体内,营养液的配置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按蛋白质1g/kg·d、热量80KJ/ kg·d、与非蛋白的热量比例1:100配置,并确保在24h内用完。

观察组采用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疗法,肠内营养制剂选取纽迪希亚制药公司生产的全力营养制剂(1Kcal/ml 500ml,批号:20140216),输注系统则由Nutricia公司生产的肠内营养输注系统(Flocare 800),输注泵系统将全力营养制剂通过鼻胃管或螺旋形鼻肠管输送到患者的胃肠道;初始肠内营养量为总量的25%~55%,不足部分的营养由肠外营养支持获取;根据体重、耐受性逐渐增加肠内营养使用用量,而肠外营养量比例则对应下降,逐渐减少静脉营养输液量。

1.3 观察指标

1.3.1 免疫指标 化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

1.3.2 营养指标 化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包括腹胀、咽喉不适、便秘、肺部感染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资料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化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化疗前,2组间的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化疗前后的IgA、IgG及IgM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化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注:*d=化疗前-化疗后

2.2 2组化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分析

化疗前,2组间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化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分析结果

注:*d=化疗前-化疗后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腹胀1例、咽喉不适1例、肺部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腹胀4例、咽喉不适3例、肺部感染2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01,P=0.034)。

3 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化疗后的IgA、IgG及IgM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化疗期间的肺癌患者给予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疗法,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水平,对患者机体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这与易丹等人[3]的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化疗期间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报道一致。其可能的(或主要的)机理:肠内营养制剂富含谷氨酰胺(Gln)、精氨酸、短脂肪酸、膳食纤维等[4],Gln是肠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重要代谢底物,充足的Gln、精氨酸有助于维持肠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促进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杀伤细胞的活性[5],提高机体内的IgA、IgG及IgM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化疗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其可能原因包括:肠内营养支持可由起初的少量吸收向全量吸收逐渐过渡,肠内营养剂可保障患者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可改善患者的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纠正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还可防止胃肠功能紊乱[6],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而肠外营养支持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是对肠内营养支持的一个补充。此外,本组研究还显示,化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这与徐黎等人[7]报道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相同。这可能是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疗法,有助于改善胃肠道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8],提高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机体疗法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