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患者PICC置管联合全自动化疗泵持续化疗效果分析

2018-08-23高娅芬金爱华金雪亚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外渗置管舒适度

高娅芬,金爱华,金雪亚

(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结直肠癌化疗是巩固根治术性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多数化疗药物要通过静脉给药,而且要进行多轮次的化疗,许多化疗药物对机体正常组织有毒副作用和刺激性[1],因此,保持患者的静脉通路通畅、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完成化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传统化疗仍以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venous catheter , PVC)留置针为主,长时间化疗具有较多的导管相关并发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可将化疗药物直接导入大血管内,使得药物快速流动并稀释,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带来的刺激,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2]。本研究尝试运用PICC置管联合全自动化疗泵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血液肿瘤内科收治的1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的诊断标准[3];(2)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需要化疗;(3)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不配合化疗者、其他部位肿瘤者、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者。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癌症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PVC联合全自动化疗泵持续化疗:患者取坐位,给予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选择患者外周粗直且弹性好的前壁浅表静脉,给予常规消毒后静脉穿刺,再用透明敷贴固定,接DDB-1-B型注药泵进行输液化疗。

观察组给予PICC联合全自动化化疗泵持续化疗:患者取平卧位,选取粗直且充盈较好的上肢静脉进行穿刺。行常规消毒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1],经皮穿刺插入导管,选择22GA或21G套管针为穿刺工具,经扩展器置管鞘送管,将导管插入穿刺点直至胸锁关节加胸锁关节到第三肋间的长度;穿刺后覆盖碘伏棉片,外贴一次性敷料贴膜,然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再行胸部X线摄片,确认导管头所在位置;连接注药泵进行输液化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置管后到出院时的指标包括:(1)导管相关并发症。如药物外渗、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导管回血等发生率;(2)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感染等发生率;(3)置管期间的舒适度。采用主观感觉和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估患者置管期间的舒适度[4],舒适:患者在置管期间穿刺部位无疼痛,情绪良好,睡眠质量较好,不影响其日常生活;比较舒适:疼痛评分在1~3分,睡眠质量一般,日常生活受到轻微的影响;不舒适: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情绪较为低落,日常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药物外渗、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n(%)]

2.2 2组置管后常见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静脉炎、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比较[n(%)]

2.3 2组置管期间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的舒适度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置管期间的舒适度比较[n(%)]

注:* 舒适度=(舒适+比较舒适)/n,×100%

3 讨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疗效较为确切的化疗方案是FOLFOX4方案[5],即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奥沙利铂(L-OHP),但该化疗方案周期较长,一般为6个月。患者长期通过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容易导致血管及周围组织发生静脉炎、药物渗漏、静脉血栓等,从而引起患者机体疼痛、皮肤组织溃烂、局部感染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从而影响化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6]。而PICC是经手臂外周静脉置入到中心静脉的通路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适应范围广、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逐渐推广使用,可用于肿瘤长期化疗、肠外营养等需要长期输液者;PICC解决了患者长期化疗需要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也解决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等。本研究以导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患者置管期间的舒适度等为评价指标,以PVC置管为对照,分析PICC置管对直肠癌患者长期化疗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药物外渗、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熊艺灿等人[7]也证实PICC置管可明显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及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这是由于PICC置管是通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通路,与外周浅表静脉置管相比,不容易发生导管脱出、移位、药物外渗、血栓引起导管堵塞等导管相关并发症。此外,外周浅表静脉血流速度仅为1ml/min,从外周静脉输入的化疗药物有充足的时间接触血管壁,容易诱导静脉炎、静脉血栓、静脉硬化、感染等发生;而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速度可达到2500ml/min,输入化疗药物在极短时间内被血液迅速稀释并带走,从而避免了药物所引起组织外渗损伤、静脉炎及感染等。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与蔺英等人[8]报道结直肠癌患者术后PICC置管化疗可提高舒适度等结果相同,这可能与PICC置管避免了反复穿刺所引起的疼痛,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和痛苦,从而改善了患者长期化疗的舒适度。

猜你喜欢

外渗置管舒适度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