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构建主动有效的数学课堂

2018-08-22黄松霞

读写算 2018年7期
关键词:尊重学生教学思考

黄松霞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遵循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具有生命力。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多位数乘法;教学思考;尊重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166-01

一、尊重学生起点,自然有效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习起点,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生起点,只有把握好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造有效课堂。

环节一:把握乘法本质意义,从表内乘法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

1.解读数学信息:游乐园里真热闹呀!(出示主题图)三个好朋友也来到了游乐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3个小朋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2.捕捉学习材料:坐旋转木马5元,3人需要多少钱?能列式解答吗?你能像老师一样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出示: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3.体会乘法的意义:为什么能用乘法计算?出示课题。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场情境引出学习材料,从已知的表内乘法过渡到新知,亲切自然,并通过提问“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经过前测可知,学生基本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简单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甚至还有同学用到了笔算。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能用正确的口算方法计算20×3,经过跟学生的交流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口算方法都是一种直觉的反应,缺乏数学化思考,这样的掌握并不利于知识的类推、迁移。在教学20×3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表征,并通过同桌分享,全班发布,把简单的几种计算方法快速解决,把精力花在“2×3=6,20×3=60”的算理的理解上,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平面的算式转换成规则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奇妙,感受到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和便捷性,开发学生的思维。

二、尊重学生学习规律,感悟算理,提升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解决了“整十数乘一位数”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种“感觉”,“水到渠成”地想到利用迁移和推理能力想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通过语言激励“谁能来挑战一下?”活泼、灵活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表现自己,促进学生一般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均衡发展。

环节二:借助小棒,自主探究12×3。

1.提问:你会算吗?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提供给学生的是3捆10根的小棒,散放的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算比较快?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允许互相交流或请教老师。

2.提问:谁有好的方法方法分享给大家?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学生在黑板上反馈。

3.允许学生提出疑问,确定最佳方法后,媒体动态演示,再次感悟算理,小结口算方法。

4.练习:12×4 23×3。

学生上台展示,讲解算法,在关键的时候,教师适当点拨“为什么3个10根要摆在一起?”“哦,是把12分成了10和2啊!”“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吗?怎么想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既增加了孩子们的信心,也加强了对算理的内化。最后通过媒体动态的演示,再次感悟算理,为下一课时的笔算做好准备和铺垫。根据学生心理,他们对算法的兴趣远远胜过算理,但不懂算理,光靠机械操练或许也能掌握其计算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

三、尊重学生心理,主动有效进行练习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如何设计练习既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呢?

环节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拓展新知。

1.比一比,算一算。(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0×7= 20×2= 30×3=

11×7= 23×2= 32×3=

2.看誰算得又对又快!口算屏幕上的算式,速度从慢到快。

第一题是巩固性练习,并通过引导发现上下一组算式本质上的联系,使题意“活”起来,思维“动”起来,让知识更加有条理,脉络更加清晰。第二题在训练速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确实,课堂氛围刹那火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辨析、分析原因,从而产生犯错的“免疫力”,增强问题的思辨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是一节比较简单的课,内容简单的课要上出数学味,让课堂散发出活力,关键是要尊重学生,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遵循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经历“数学的知识”走向感悟“知识的数学”,让简单的内容也变得精彩。

参考文献:

[1]吴文俊.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韩丹.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60.

猜你喜欢

尊重学生教学思考
尊重学生个体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