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管理

2018-08-20刘永健谢建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长制度农村

刘永健 谢建新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生源逐渐减少,办学规模呈缩小态势。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群体有其哪些特点,校长该如何带好队伍呢?

目前,我区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是每个年级一个班,小学基本上是6个班规模,教职工编制仅为12个左右,其教师群体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利害关系突显,绩效分配上“你多我就少”的关系就更加突出,人际关系容易紧张。二是个体作用比重放大,如果滋生负能量的小团体,将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三是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加上子女在城里就读,住在城里的教师放学后就忙着回家,往往缺乏“以校为家”的归属感。四是流动频繁,缺乏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较好的教师往往三四年的服务期满就进城,不想调动的教师大多数对个人专业发展要求不高。随着老教师的逐年退休,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逐渐成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主体,结构严重失衡。

管理艺术归根结底是管理人员的艺术。面对现状,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校长,该如何打造一支和谐的、充满凝聚力的、积极向上教师团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度“领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在各项制度中,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岗位聘任、绩效分配等制度,与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制定和执行这些制度时,要做到三个“确保”和三个“避免”:确保以绩效为基础的制订原则,避免“平均分”“大锅饭”;确保程序到位,充分发扬民主,避免主观随意;要确保制度执行公正、公平,对管理者自身也要一视同仁,避免因人而异。制度这个抓手用好了,它们将会成为无形的“领导”,能引领和规范教师行为,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并逐渐形成以绩效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是人文关怀。校长识人、知人、助人,方能得人心;教师放心、安心、开心,才有上进心。刚性的制度还需要柔性的人文关心来补充。

一方面校长要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当前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生活和办公条件已经明显改善,但教师的家庭条件也更加优越,学校要努力让教师吃得好、住得舒服,努力让教师产生“住在学校也不错”的想法。

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和谐快乐氛围。学校规模小,校长既要做教师的领头羊,又要做教师的亲人与朋友;校长要以身作则、乐观向上、随和善良,既给人以示范,又給人以温暖,让大家在辛苦工作之余收获快乐与温暖,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许多案例说明,一所学校如果拥有这样的校长和这样的氛围,工作条件差些,工作辛苦些,教师也会无怨无悔。

此外,笔者认为农村校长对教师最根本的人文关怀,就是积极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创设平台。学校规模小,校长就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师需求,进行有的放矢地激励,引导他们的把关注点从物质利益转移到专业发展上去。比如,学校的临时性代课教师,鼓励他们去考教师资格证或教师编制,在教学常规上多加指导,帮助他们尽早入门;新招聘的教师,鼓励他们为进城考试作好准备,为他们引荐师傅、创设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成长;骨干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去评学科带头人或者高一级职称……教师个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明确的规划,就会时刻奔走在追赶目标的路上,整个团队就会开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是文化浸润。三流的管理靠权力,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一流的管理靠文化。实现文化管理,就要从教师的心理特点出发,绕开人的弱性,拉大人的优长,变约束机制为激励机制,逐渐让各种规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融化于情,内化于心,形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文化场,让工作真正成为教师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实现每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精神追求。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了品位提升,有了道德修养,有了理论武装,再辅以开阔的胸襟,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校长制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赞农村“五老”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