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构建学本课堂的策略与思考

2018-08-20王开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意义初中语文

王开选

【摘 要】初中语文学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应当积极构建学本课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本课堂;意义;对策

初中语文学本课堂,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德国教育家斯普朗哥曾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功能,使它对培养初中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反思我们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构建“学本课堂”上仍然还存在诸多弊病,这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探讨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建构理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身亲历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建构“学本课堂”的基本路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构建学本课堂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构建初中语文的学本课堂,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相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本课堂的构建,对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2.有利于促使教师教育理念转变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本课堂的构建, 有利于促使教师教育理念转变,将教师的教学焦点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到学生本位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等,以学生为中学开展语文教学,构建现代化的高效语文课堂。

二、初中语文教学构建学本课堂的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往往建立在“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教学模式上,基于这种“居高临下式”的“上下关系”,教师在年龄、学识、职业身份等方而的有利条件宰制了师生交往中的话语权,学生变成了低下与顺从的“受动体”,学生的思想被压抑,情感被忽视,需求未能满足,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根据学本教育理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根据教育对象成长和成才的规律,使教学模式从知识的被动接受与灌输转变为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权威式教学变成交流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从而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如我们在教授《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位学生就提出“诗人为什么不写人间的街市而写天上的街市?”教师可引导学生全班分组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前提下课堂鲜活的动态生成。

2.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本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求知兴趣,否则何谈“学本”?因此,初中语文老师要在学本理念的指导下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内容,我认为,重要的是对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授顺序、详略等进行合理安排。要根据课标和教案上的教学口标和教学任务,以及以往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课堂上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使其既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又能极大地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有经验的老师都知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要懂得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法。

3.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积极组织管理

学本教育的首要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是要以教师为主导,没有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会成为“一盘散沙”,教学表和教学任务将难以实现,课堂也将会成为学生嬉戏娱乐的场所。因此“学本课堂”应包含两个方而: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根本;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

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比如在课堂精讲的教学环节,教师的讲授一定要做到精炼,既要让学生迅速明白,又能给学生留有余地和空间,启迪其自我思考,因此,一般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启导性的讲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只有有机配合,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和谐互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本课堂”。

4.科学运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形式

一般来说,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资源。初中语文老师除了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书本里的教育资源外,还要重视挖掘与初中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教育资源,以最大限度地丰富语文教学的生活维度和人文维度,使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需求,保障课堂上的“学本”教学能顺利实施。比如利用多媒体为初中生创设图文并茂、动静合宜、视听一体的学习情境,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有效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创设游戏情境。为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学本课堂上可以将教材内容和知識点编成游戏,让学生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学好语文。

总之,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建构,不仅需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还要善于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成“主导”与“主体”有机配合,重视开发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保障“学本”教学顺利实施。鉴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以上论述难免有论述不妥之处,但笔者希望以此能引起学界同仁更多的关注学本课堂理论研究,以期为初中语文课改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龙北渠.构建动态生成性语文学本课堂的策略探微[J].现代教育论丛,2008(1)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意义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