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刍谈

2018-08-20石秋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小学语文

石秋珍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呈现阅读模式生硬、死板,教师阅读指导缺乏科学合理性。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俗称“百科之母”,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学有效的阅读,能够为学生积累不少知识和素材,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阅读,深入整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改革推进,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存在不少问题,如阅读模式生硬、死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等,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根本上讲,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师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往往成为教师教学中的瓶颈。很多教师的教学经常在分析问题,却往往停留在分析的阶段,从未想过如何解决和改进。当前,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们的教学到底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呢?

1.阅读模式生硬、死板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生硬而死板。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般而言都是比较认真的,而且还认真的设计了教案。只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教案来上,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显得过于生硬;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无论是针对什么文章,都是采用同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使得阅读教学失去了吸引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新缺乏合理性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角色定位总是存在着含糊不清的现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无论学生是否接受,都统统灌输给学生,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封闭式的状态;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开放,实现学生的自由化发展。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在教学中过度放纵学生,将本该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变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而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其中也包括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師,应当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奠基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以下的创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发展。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当得到有效的尊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自主交流和讨论,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发挥良好的阅读效果,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2.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审美情趣

阅读的过程本就是一个美的享受过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投入情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作者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尤其是一些情感丰富的文章,以及一些有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投入情感,有利于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丰富阅读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借助不同的音乐曲调,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意蕴优美的图片,让学生获取美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等等。都是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仅仅是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业余生活中,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要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在学生初始接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阅读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并联合家长监督学生的阅读;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举办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总体而言,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种文化的积累将会取得水滴石穿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中,笔者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形式,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三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模式,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3)

[2]逯宝和,汤铁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2011(09)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问题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