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意义及对策

2018-08-20张晓东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意义初中语文

张晓东

【摘 要】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丰富情感教育的形式,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意义;对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型。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价值观扭曲而对学生未来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从情感的角度深层次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符合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想情感,促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责任。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社会。都说:网络是一般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就当前的青少年而言,网络能够给他们提供很多现代化的便利信息,同时,各种网络暴力,也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因此,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极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避免他们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通过情感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如感恩教育、愉快教育等,对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诚然,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和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因此,教育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就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传统的应试教育,只强化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语文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之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让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情感的指明灯,是时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可以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情感教育的渗透也是和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的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渗透积极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激发兴趣

不断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是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文本的情感,能够通过学习、欣赏和运用教材,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这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而这种愉快教育方式,也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关键。

2.立足文本,合理引导情感

既然说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那么,在语文教材的中,就有很多蕴含丰富情感的文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文本素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品味人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而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情感,又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首先,教师的情感教育,应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父爱、母爱等素材,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何为父爱如山、何为母爱无疆,而这些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好的思想道德情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蕴含情感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生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情感,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情感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好的学習氛围,是愉快教育的基础。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积极努力的学习,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促进良好教学效果实现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文本,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引导情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山华.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初探[J].语文学刊,2007(03)

[2]张新村.激发初中语文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思考[J].中学语文园,2006(06)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意义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