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

2018-08-20雷国兵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

雷国兵

【摘 要】当前,在农村小学生习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受畏难情绪、生活积累不足、阅读不足以及作文技巧性缺乏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指导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指导对策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输出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基础阅读、积累不足、教师指导作用缺失,导致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

1.学生对作文写作存在着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是学生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如果对某一件事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就会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对其贴上一些负面标签,使得他们在习作的过程中前怕狼、后怕虎,最终写不出有水平的作文。当前,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习作教学的畏难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潜能的发挥。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面对这一个简单的写作题目,往往都是挠腮抓耳,挤牙膏式的一点一点写出来,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使得学生的写作过程无比痛苦,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2.缺乏生活积累,写作内容空洞

作文写作本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里的“厚积薄发”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积累,通过生活和阅读的大量积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现实状况是缺乏生活经验,缺乏阅读积累,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模仿他人的作文,对生活的观察欠缺,使得他们所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缺乏感染力。

3.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技巧性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传统而落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习惯性给学生定一些写作任务:如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写一篇周记,每隔多长时间写一篇大作文。但是,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后,对学生写作的效果却不予以关注,从而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却不在乎写作的质量。此外,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技巧性,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處于较低水平,难以写出有水平的文章。

二、农村小学生习作指导对策

1.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之美

在小学作文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生活之美,在于观察,在于感悟,匆匆而过,则什么都不会留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而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有利于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一些实际的有内容的东西,使得他们所写出的文章不再空洞而乏力。针对学生生活感悟能力低下的现状,笔者在作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作文教学日常化,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一次三年级的作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在给学生讲解作文写作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什么叫所见所闻,怎么写?这些疑问,都是源于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匮乏。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笔者感到有点头疼,怎样用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例子给学生讲解呢?突然,笔者发现外面正在飘着雪花,马上就想到一个点子:组织全班同学去雪地里面玩耍,堆雪人、打雪仗,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在玩的过程中,笔者不忘提问“同学们,堆雪人好玩吗?雪花漂亮吗?在雪地里面玩是什么感觉啊?”等等,学生们玩得开心极了,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不忘用镜头拍下了学生每一个开心的场景。回到教师之后,笔者将学生玩雪的场景播放出来,并告诉学生:你们将今天玩雪的感想写出来,就是所见所闻了。那一次,同学们所写出的文章真的是五彩斑斓,每一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句句灵动的句子告诉我们:生活的积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是何等的重要!

2.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之变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是学生作文写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会发现很多问题,也会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需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会联合家长,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如让学生养一些小动物、小植物,并在饲养的过程中观察它们的变化,并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会结合“十万个为什么”,给学生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秋天来了,为什么有些树叶会凋谢,而有些树叶则四季常青?为什么街上买的气球会飘起来?”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在不断的观察和探索中找寻到自己的答案,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3.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在写作的过程中放松心态,积极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记得有一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正逢五月的“母亲节”来临,笔者马上结合母亲节,给学生布置一篇文章“感恩父母”,让学生放学回家之后,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以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那一天,同学们回去,有帮爸爸妈妈打扫卫生的,有帮助洗菜做饭的,其中一个同学帮妈妈洗脚,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一篇极具真情实感的作文,让人都深受感触。

综上所述,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生活经验匮乏的现状,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当前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现状,探讨了学生作文写作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积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羽黔.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读与写,2014(9):110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