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及对策

2018-08-20黄洲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黄洲玉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学生成才的需要。文章总结了作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经验和做法,供广大同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这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培养小学生以听、说为核心的语言交流能力,初步学会理解和表达语言,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交流,这是小学语文课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字词句学习、阅读和写作,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也将字词阅读和写作作为练习的重点,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结果导致对知识的繁琐分析和机械训练。这样使语文教学只是注重人文性和知识性,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这个问题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信息相对闭塞,导致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能力远远比城市的学生差。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读写而忽视口语教学,那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为不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作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是以知识为本位进行的教学,即便在当今社会,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升学的重压,教学的各种评比使得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束缚着大批教师。升学的压力,让大部分老师偏重于传统语文教学,学生的作用和地位被大大忽视。传统语文课堂中的教师本位也使得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读写,而应该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足够重视,充分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个要素。在课堂上采取措施,给学生以示范和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才能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和细致听话的习惯,做到边听、边想,理解、懂得听到内容的意思。组织学生做好听的准备,明确听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充分利用广播、录音等教育技术手段,多听录音,听家长、老师讲故事,并能复述出主要内容。利用互联网媒体资源,如励志故事、成长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这些儿童故事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内容丰富,且配有背景音乐,学生百听不厌。在选择故事时需注意选择人物形象鲜明、内容富有趣味,能启迪青少年心灵,激发他们对生活美好向往。听完之后,让同学们之间相互讲述听到的故事,既检验了他们听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参与到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习惯,达到口语准确、恰当、生动的效果。

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突破口

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说话质量的前提。农村小学的学生“不敢说”的现象比较严重,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易产生紧张心理;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愿意与人说话。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平时的交往和生活用的都是方言。有的学生平时用方言交流头头是道,可是一旦要求用普通话交谈时则显得语无伦次、难以启齿。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心理素质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公众场合多说话,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普通话交流,排除学生因害怕说错而遭老师指责和同学耻笑的心理障碍。课外尽量要求学生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教师要经常给予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把用普通话交流形成习惯。只有这样多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

2.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当一个胆小的学生发言时,教师让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当说话的同学出现结巴或词不达意时,不挖苦,不嘲讽,而是适时地予以善意的帮助和及时的补充。让他人说得轻松,说得流利,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启发式原则。灵活掌握教材类型,多上问答课和讨论课,通过答问、置疑、讨论、复述、口头作文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多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积极营造口头发言的氛围。

四、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巧设情境

1.回归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教师可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用生活实践中的知识来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创设情境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手段,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素材,使他们有话可说,而且想说。例如,人教版口语交际中,有许多话题是关于春天的,例如一年级的《春天在哪里》,二年级《春天里的發现》,四年级《讨论春游计划》。这些交际话题一般处于下学期开学后的三月底到四月初,江南正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或者媒体引导,把学生们引入到绿树红花、绿草如茵,百鸟欢歌的春景图中,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引发他们说的欲望。也可以结合学校或家庭的春游活动,引导观察,让学生会说、敢说。

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生受遗传、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了个体差异,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具体表现在发展的潜能和特色的不同,评价如按同一个标准“一刀切”,那么势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其创造性。因此在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评价过程中应坚持情感性、激励性、差异性、综合性原则,构建多元化的口语交际评价目标,倡导灵活性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活动,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多方合力,严密组织,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农村小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只有采取多种手段训练学生,不失时机地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口语交际的评价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32-34

[2]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4-27

[3]王永平,山其松.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2):40-42

[4]张紫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学周刊,2016.34:118-119

[5]吴晓华.小学生口语交际素养养成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74-76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