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策略探讨

2018-08-20周巧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玻璃课文

周巧

【摘 要】课堂小练笔能化整为零,降低坡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写作训练。笔者结合阅读教学,从改写和补写两个角度讨论语文小练笔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随文练笔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开辟阅读与作文的通道,激发兴趣,化整为零,降低坡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写作训练,是得到很多老师肯定的一个做法。因为练笔随机进行,提高了课堂“写”的密度,也提高了训练的强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钻研文本,搜索出文本中“读写结合点”来,扎实地落实语言训练。具体策略有:

一、改写

教材中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课文,或注情感熏陶,或重事理说明……这时,教师要有创新的头脑,及时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本素材,借助文中的好词佳句,从新构思,自行改编成另一种形式表达。这样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体现再创造,可达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效果。当然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1.转换形式

文本都有其固定的的顺序与叙述人称,在深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改变文本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这样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更让学生感受同文异叙述方式的魅力。

每一本教材中通常有多种文体的交叉,同内容借助不同体裁的表述,达到的阅读感悟是不同的。课堂上,教师灵活地指导学生进行文体的转换和改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可使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现在请大家以新型玻璃的身份,写一篇《新型玻璃自述》的小练笔。

(老师把学生分为5组,每组写一种新型玻璃自述。)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为自己作个广告。当然,要实事求是。

(生写自述)

生:大家好,我叫“变色玻璃”,能和室外阳光起反射作用。只要外面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会亮一点。我还有一个小外号叫“自动窗帘”,我并不是借人们的力量来活动,而是有自动功能的,是可以凭阳光的强弱来自动拉开窗帘和关上窗帘,不会透露你的一点生活习惯!!!

此处小练笔独特别致,具有时代特色。摒弃了传统的枯燥的“想象另外的新型玻璃”,以本为本,借住说明文的特点,又改变形式,让学生以自述的形式选写一种新型玻璃。首先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更关键的是采用“自述”的形式,降低坡度的同时,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引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2.改写诗文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意蕴深刻,言浅意深。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深入品味、体悟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在联想中延伸思路,更深入体悟到诗文的意蕴,将诗句的意境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动笔便能写出源于诗文而又别开生面的文章来。

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借助寥寥几字,我们就可以启迪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出诗人描写的这幅雄浑、磅礴图景:

光耀大地的白日,移向西方,慢慢下沉,依恋着连绵的群山,渐渐地,渐渐地,落下去了,只留下满天的晚霞和远山的剪影;楼前穿过龙门滚滚奔流而来的黄河,咆哮向南,又折而东去,流向大海。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达到了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更让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补写

简洁、“空白”是文本给读者留下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这种“简空点”经常存在于句段中,为学生提供联想的空间。教师可借文本,引导学生研磨文本言外之意,探寻文本背后的精彩,把“简空点”补充完整。

1.扩写

扩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式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某些精彩处或一笔带过的地方,或廖廖数语之处,想象体会情感,并展开详尽、细致地描绘,加以扩充拓宽,使之具体详尽的练笔方式,达到再现文本、充实文本、超越文本。

请看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语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一个学生的课堂练笔是这样的:他面色苍白,颧骨高耸,两只浑浊无神的眼睛,深深地凹陷下去,眼球布满了血丝。岁月的沧桑在他的眼角深深的刻上了鱼尾纹,脸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此处环节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教师的精心编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把“饱经风霜”描绘详实。学生必须调动内在语言,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时自然地做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当遇到此类高度概括性的词句,我们不妨“添油加醋”,扩写成更丰满、更生动的情节,使得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

2.编写

有些文本结尾(或中间)突然嘎然而止,发人深省。这正是作者言之未尽,情感表达最为震撼之处。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采撷住,生发开去,引导学生提炼思维的思路,挣脱一切束缚,思别人所不敢思,想别人所未想,让想象的羽翼尽情翱翔,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本内容更具体、完整。这样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第四自然段后,想象人們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学生写到:普罗米修斯把火带到了人间,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杀猪宰羊,将一头头猪羊串在木棍上放在火堆上烤;妇女们从山中取来了一捆捆树枝,不断往火堆上添柴;小孩们拿着火把,你追我赶,不时凑到火旁闻闻那一股股诱人的香味。大家围着火堆唱啊,笑啊。而那些凶残的野兽看见熊熊的大火则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跑开了。

这样一补写,不需教师苍白的语言,火对人类的作用就不言而喻,进而更能体会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总之,利用好教学资源,借助小练笔练习,打通作文与阅读的通道,为小学生的写作降低难度,是习作教学的一个很好铺垫。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积淀起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就能达到下笔如行云流水的境界。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玻璃课文
和普罗米修斯过一天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普罗米修斯》——探索之途,还是毁灭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我不是玻璃熊
解放普罗米修斯:为法哲学而奋斗(面对面法律教育)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