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08-20金灿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中学生阅读教学

【摘 要】 为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采取的策略为:首先语文教师要学高为师;日常教学中要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过程中要设法满足学生的成功动机。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策略;中学生;语文

前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組成部分,从学习层面而言,搞好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增长课内外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语文课堂所学的各种知识,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用写作能力、口语表述能力以及其它学科的文字理解等方面,都将起着非常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从社会功能上讲,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中学生人文性、开放性、多元性的人文修养,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中的言语表达能力、急性演讲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由此可见,继续加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究,非常必要。

一、语文教师要学高为师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者,也是阅读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语文素养的高与低,也是组织与引导好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语文教师为搞好本职工作、为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个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心中的“百科全书”。这样,学生因敬佩,进而在心中会产生一种“向师性”的心理倾向,就会自主、乐意地按语文教师的要求去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有了效提升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为此,语文教书除了深入钻研教材之外,还应在已学的文史哲基础上,向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人文百科方面全面发展。这样,在组织与引导中学生阅读时,因语言表述准确,寥寥数语就能激发出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做到博览群书、为教先知,由传统的“教书匠”向新型的“通才”方向转变。

二、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提升阅读的效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让中学生乐学,按照语文教师的指示进行有效阅读,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向中学生渗透一种理念,那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其二,在阅读指令下达之前,就要设法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中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教育家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与学,依靠的不应是强制,而是以兴趣为肇始与发端。”这给为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航标,暗示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设法提升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实践中还发现,中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按照语文教师的要求、带着阅读前语文教师预设的问题,无论精读、通读、泛读还是跳读,中学生的带着热情认真去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识记,在读中还可以发现其他问题。不仅有利于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调研发现,喜欢阅读的学生在口语表述方面略胜一筹,相比较而言,作文书写能力明显高于不爱阅读的同班同学。

三、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提高中学生语文基础的前提,同时也是提升个人语文成绩的一种措施与方法。好习惯能濡养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形成严于律己,按要求做事的一种学习精神,还可以成功迁移到其他学科,甚至迁延到中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乃至终身受益。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要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多读有益之书、多读书,使学生从书籍之中汲取养分,懂得读书是落实终身学习之举、也是人生健康生活的一大乐趣。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经常组织与开展中学生阅读比赛等系列活动。其次,读与写要相结合,培养中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在阅读时在书上勾划点重点词句与段落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写读后感的习惯;再次,培养中学生读好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引导,语文教师要引导中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从我国四大名著开始,多读经典美文,特别是与教材相关的经典巨著。值得指出的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中养成。期间,语文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培养与监督, 让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求中学生必须具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

四、在阅读中满足学生成功动机

有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证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中学生的克服困难、砥砺前行,成就个人实现理想的动力之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量,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活力源泉。”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往语文教师所表扬的“优等生”历历可数,大部分中学生相比较而言,成功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星星总是被月光掩盖。所以,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效果,就要兼顾大多数中学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动机,给他(她)们提供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化作一种学习语文的心理动力。在中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期间,语文教师通过巡视,可补捉“亮点”,然后结合课堂提问,针对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行分层提问,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阅读后的收获,在语文教师的表扬声中收获了成功的愉悦。例如找一位同学带着感情阅读某段短文,然后提问,有哪些优点,然后通过掌声、语言评价、肯定的眼神进行鼓励,再提问其他同学问题(阅读前所预设的),做到读与问相结合,则效果更佳。同时对阅读水平高的中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推荐他们参加校级以上的朗读或者朗诵比赛,给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以此激发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总之,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多举措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慧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5

[2]马庆会.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讨[J].快乐阅读,2012.9

[3]夏海月.浅谈高中语文教学[J].科技信息,2012.8

【作者简介】

金灿(1976,5-)女,汉族,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中学生阅读教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