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018-08-20万春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名句习作作文

万春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能突破这个难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几点做法想与大家分享。

一、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創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面对习作无话好说,无情好抒,从而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新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和抄袭的弊端。

三、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信心是学好一切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也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四、让生活走进习作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五、在作文中加强想象能力

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能力的训练,想像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像。如低年级的看图编故事,中高年级的想像作文未来的城市,二十年后回故乡,假如我当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想像体会作者的感受并写下来,如学习《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课,有的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什么都看不见的滋味,然后以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为题写自己的体会,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作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习作形式,提高习作兴趣和信心,这对学生的习作能力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六、善于积累,积淀语言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非一日之功,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即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育体制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转变工作职能,潜心探索,不断实践,让每名学生乐于表达,善于习作,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的语言在习作中绽放灵性。

猜你喜欢

名句习作作文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